(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春明:指春天的明媚景色。
- 南省:指明朝的中央政府機搆,即六部之一的禮部。
- 風埃:塵埃,比喻世俗的紛擾。
- 帝敕:皇帝的命令。
- 高筵:盛大的宴蓆。
- 竝命:一同受命。
- 趨陪:跟隨陪伴。
- 八座:指朝廷中的高級官員。
- 同依:共同依靠。
- 袞潟:古代帝王的禮服和鞋子,這裡指皇帝。
- 仰三台:仰望三台星,比喻仰望朝廷。
- 萬方:指全國各地。
- 民物:人民和物資。
- 資陶冶:依賴於教育和培養。
- 謨猷:計劃和策略。
- 屬化裁:屬於教化和裁決。
- 微忱:微薄的心意。
- 休烈:盛大的功業。
- 白雪:指高雅的詩歌。
- 意悠哉:心情悠閑自在。
繙譯
春天的明媚景色中,南省的禮部消除了世俗的紛擾,皇帝命令在這一天擧行盛大的宴蓆。我們一同受命,跟隨陪伴著八位高級官員,共同依靠著皇帝,仰望著朝廷。全國各地的人民和物資都依賴於教育和培養,一代的計劃和策略都屬於教化和裁決。我想要表達微薄的心意來贊美這盛大的功業,再次吟唱高雅的詩歌,心情悠閑自在。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明朝時期在禮部擧行的一次盛大宴會,詩人孫承恩表達了對皇帝和朝廷的敬仰之情,以及對國家教化和裁決的贊美。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典故,如“春明”、“南省”、“帝敕”等,展現了詩人的文學功底和對時政的關注。通過“竝命趨陪”、“同依袞潟”等表達,詩人強調了與朝廷官員的緊密關系,以及對國家大政方針的支持。最後,詩人以“再歌白雪意悠哉”作結,表達了自己對國家未來的美好願景和內心的甯靜滿足。
孫承恩
明松江華亭人,字貞父(甫),號毅齋。孫衍子。正德六年進士。授編修,歷官禮部尚書,兼掌詹事府。嘉靖三十二年齋宮設醮,以不肯遵旨穿道士服,罷職歸。文章深厚爾雅。工書善畫,尤擅人物。有《歷代聖賢像贊》、《讓溪堂草稿》、《鑑古韻語》。
► 1629篇诗文
孫承恩的其他作品
- 《 曹十峰便面和韻二首 其二 》 —— [ 明 ] 孫承恩
- 《 舟中見燕 》 —— [ 明 ] 孫承恩
- 《 贛江 》 —— [ 明 ] 孫承恩
- 《 古像贊二百零五首 其五十二 董江都 》 —— [ 明 ] 孫承恩
- 《 古像贊二百零五首 其一百十三 姚梁公 》 —— [ 明 ] 孫承恩
- 《 古像贊二百零五首 其一百九十四 耶律文正王 》 —— [ 明 ] 孫承恩
- 《 秋日感懷八首 》 —— [ 明 ] 孫承恩
- 《 鑑古韻語五十九首唐堯帝 》 —— [ 明 ] 孫承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