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家

春風蕩白日,晨鵲噪庭樹。 遊子嶺表歸,歡笑喜僕御。 我行昔中秋,丹楓落江渚。 歸來易歲華,冉冉柳飛絮。 顏色漸老蒼,急景不少駐。 人生苦難保,骨肉喜歡聚。 上堂拜慈親,入室撫嬰孺。 浮榮何足言,一笑解百慮。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庭樹(tíng shù):庭院中的樹木。 嶺表(lǐng biǎo):山嶺之上。 僕御(pú yù):指僕人和侍從。 中秋(zhōng qiū):農曆八月十五日,古代重要的節日之一。 江渚(jiāng zhǔ):江邊的小島。 歲華(suì huá):歲月的變遷。 柳飛絮(liǔ fēi xù):柳樹飄落的絮(種子絨毛)。 顏色漸老蒼(yán sè jiàn lǎo cāng):容顏漸漸蒼老。 急景不少駐(jí jǐng bù shǎo zhù):美景不會停留。 骨肉(gǔ ròu):指親人。 上堂(shàng táng):指拜訪長輩。 撫嬰孺(fǔ yīng rú):撫養嬰兒和小孩。

翻譯

回到家中, 春風吹拂着白天,清晨的鵲鳥在庭院的樹上啼鳴。 遠行的遊子從山嶺歸來,家中的僕人和侍從歡笑喜悅。 我曾在很久以前的中秋節,看着紅色的楓葉落在江邊的小島上。 回來時歲月已逝,嫩綠的柳絮飄飛。 容顏漸漸蒼老,美景無法長留。 人生充滿苦難,但親人的團聚是喜悅的。 上堂拜見慈父母,家中撫養嬰兒和小孩。 浮華的榮耀何足掛齒,一笑可以消解百種憂慮。

賞析

這首古詩描繪了一個遊子歸家的場景,通過對自然景物和家庭生活的描寫,表達了歲月變遷、親情珍貴以及人生短暫的主題。詩人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展現了歲月流逝和生命易逝的感慨,同時強調了家庭的溫馨和親情的重要性。整首詩語言簡潔優美,意境深遠,讓人感受到歲月的滄桑和生活的真摯。

孫承恩

明松江華亭人,字貞父(甫),號毅齋。孫衍子。正德六年進士。授編修,歷官禮部尚書,兼掌詹事府。嘉靖三十二年齋宮設醮,以不肯遵旨穿道士服,罷職歸。文章深厚爾雅。工書善畫,尤擅人物。有《歷代聖賢像贊》、《讓溪堂草稿》、《鑑古韻語》。 ► 162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