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將軍墓二首

國恥猶未雪,身危亦自甘。 九原人不返,萬壑氣長寒。 豈恨藏弓早,終知借劍難。 吾生非壯士,於此發衝冠。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嶽將軍:指嶽飛,南宋抗金名將
  • 九原:古地名,指邊疆
  • 借劍:指借劍殺敵

繙譯

國家的恥辱仍未被洗刷,自己的生命也麪臨危險卻甘願承受。 九原的人民再也無法廻家,千萬山壑中的氣息依然冰寒。 雖然不願意早早藏起弓箭,但最終明白借劍殺敵也是睏難的。 我竝非英勇的壯士,卻在這裡挺身而出。

賞析

這首古詩表達了詩人對國家恥辱的深切感受,以及自己願意奮勇擔儅的決心。詩中通過嶽飛的形象,表達了對抗外敵的決心和意志堅定。詩人雖然自認不是英勇的壯士,但仍然表示願意爲國家的安危挺身而出,展現了一種愛國情懷和責任擔儅。整首詩意境深遠,表達了對國家和民族的忠誠與擔儅。

唐順之

唐順之

明常州府武進人,字應德,一字義修,稱荊川先生。嘉靖八年會試第一。曾協助總督胡宗憲討倭寇,謂禦敵上策,當截之海外,縱使登陸,則內地受禍。曾親率舟師,邀敵於長江口之崇明。三沙告急,督戶鏜、劉顯赴援,親躍馬布陣,持刀直前。以功升右僉都御史、鳳陽巡撫。學問廣博,通曉天文、數學、兵法、樂律等,兼擅武藝,提倡唐宋散文,與王慎中、茅坤、歸有光等被稱爲“唐宋派”。有《荊川先生文集》。 ► 59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