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賦寄謝石川銀臺二律誤傳司寇顧箬翁吟幾辱和贈草草奉答

宿德還欽藻思新,大篇短詠盡天真。 獨將巨手匡時政,共仰清標式縉紳。 北闕風雲增逸氣,東吳山水鑄元身。 獨慚淺薄門牆遠,領教無由月幾巡。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謝石川(xiè shí chuān):古代文人名,指受贈者。
  • 銀臺(yín tái):指銀製的臺階,這裏代指高貴的地位。
  • 司寇(sī kòu):古代官職名,掌管刑獄之事。
  • 顧箬翁(gù ruò wēng):古代文人名,指贈詩者。
  • 幾辱(jī rǔ):稍有冒犯。
  • 和贈(hé zèng):和睦地贈送。
  • 草草(cǎo cǎo):匆匆忙忙。
  • 奉答(fèng dá):回答。

翻譯

昨天寫了一首詩寄給受贈者謝石川,誤傳了一些司寇對顧箬翁的詩作有些冒犯,現在匆匆忙忙地寫下這首詩回答。

宿德仍然尊崇着古代聖賢的思想,寫下的詩篇簡短,但盡顯真摯情感。我獨自用巨大的手來匡扶時政,一同仰望着清廉的標準和高尚的風範。在京城的風雲變幻中,我愈發顯露出自由奔放的氣質,在東吳的山水間,我塑造着自己的人格。但我深感自己的學識淺薄,門牆遙遠,無法領教到月亮幾次巡視。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自己才學的謙虛態度,同時展現了對時政的關注和對古代聖賢思想的尊崇。詩中通過對自身的反思,展現了詩人對清廉高尚的追求,以及對自由奔放氣質的表達。整體氛圍清新脫俗,意境深遠。

孫承恩

明松江華亭人,字貞父(甫),號毅齋。孫衍子。正德六年進士。授編修,歷官禮部尚書,兼掌詹事府。嘉靖三十二年齋宮設醮,以不肯遵旨穿道士服,罷職歸。文章深厚爾雅。工書善畫,尤擅人物。有《歷代聖賢像贊》、《讓溪堂草稿》、《鑑古韻語》。 ► 162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