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蔣震夫竹窗詩卷
世人愛竹有何好,箋詩綠竹本二草。建溪搗紙女兒膚,拂拭光生照晴昊。
孰似蔣家三徑中,稚子嶄然脫錦褓。自從尺寸長凌雲,修幹翛翛青未了。
秋華結實飽鳳雛,等閒肯著安巢鳥。先生世隱天都峯,種竹窗前搖翠葆。
涼風起處繁聲生,夕陽落後清陰窈。逍遙手把太玄經,賦性平生厭機巧。
苔封空山白石牀,只許羣仙來問道。十年奔走京國塵,萬事莫如歸計早。
掛冠奚必神武門,丹池無滓香且甘,釀酒百壺從醉倒。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箋詩:指寫在紙上的詩。
- 綠竹:綠色的竹子。
- 建溪:地名,此處指建溪產的紙。
- 搗紙:製作紙張的過程。
- 女兒膚:形容紙張細膩如少女的皮膚。
- 拂拭:輕輕擦拭。
- 光生:閃耀光芒。
- 晴昊:晴朗的天空。
- 孰似:哪裏比得上。
- 三徑:指隱士的居所。
- 稚子:幼小的孩子。
- 嶄然:鮮明、突出的樣子。
- 錦褓:華麗的襁褓。
- 凌雲:高聳入雲。
- 修幹:修長的枝幹。
- 翛翛:形容竹葉搖曳的聲音。
- 青未了:青翠未盡。
- 秋華:秋天的花。
- 結實:結果實。
- 鳳雛:小鳳凰。
- 等閒:平常。
- 安巢鳥:安居的鳥。
- 世隱:隱居於世。
- 天都峯:山峯名。
- 翠葆:翠綠的華蓋,形容竹葉茂盛。
- 繁聲:繁雜的聲音。
- 清陰窈:清涼而幽深。
- 太玄經:道家經典。
- 厭機巧:厭惡機巧之事。
- 苔封:被苔蘚覆蓋。
- 空山:空曠的山。
- 白石牀:白色的石頭牀。
- 羣仙:衆仙。
- 問道:尋求道義。
- 京國塵:京城的塵土。
- 掛冠:辭官。
- 奚必:何必。
- 神武門:宮門名。
- 丹池:紅色的池塘。
- 無滓:沒有雜質。
- 釀酒:製作酒。
- 百壺:許多壺。
- 從醉倒:任由自己醉倒。
翻譯
世人喜愛竹子有什麼特別之處呢?他們將詩寫在綠色的竹子上,這些竹子就像是建溪產的紙張,細膩如少女的皮膚,輕輕擦拭便閃耀着光芒,照亮晴朗的天空。哪裏比得上蔣家隱居之地中的竹子,那些幼小的竹子鮮明地脫離了華麗的襁褓,從一寸寸長成高聳入雲的修長枝幹,竹葉搖曳,青翠未盡。秋天的花朵結出果實,餵養着小鳳凰,平常也會吸引安居的鳥兒。先生隱居在天都峯,種竹在窗前,竹葉茂盛如翠綠的華蓋。涼風吹起時,竹林中繁雜的聲音響起,夕陽落下後,竹林清涼而幽深。他逍遙自在地手持太玄經,生性厭惡機巧之事。苔蘚覆蓋的空山中,白色的石頭牀上,只允許衆仙來尋求道義。十年在京城奔波,萬事不如早日歸隱。辭官不必非得在神武門,紅色的池塘清澈無雜質,釀造的酒百壺,任由自己醉倒。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竹子的讚美,表達了詩人對隱居生活的嚮往和對世俗機巧的厭倦。詩中,「竹」不僅是自然景物,更是詩人情感和理想的寄託。詩人通過對竹子的細膩描繪,展現了一種超脫世俗、追求自然與心靈自由的生活態度。同時,詩中也透露出對現實的不滿和對歸隱生活的渴望,體現了元代文人普遍的隱逸情懷。
唐桂芳
元明間歙縣人,一名仲,字仲實,號白雲,又號三峯。唐元子。少從洪焱祖學。元至正中,授崇安縣教諭,南雄路學正。以憂歸。朱元璋定徽州,召出仕,辭不就。尋攝紫陽書院山長。卒年七十有三。有《白雲集》等。
► 302篇诗文
唐桂芳的其他作品
- 《 懐鮮于必仁 其四 》 —— [ 元 ] 唐桂芳
- 《 叔固遊齊雲巖詩以寄之 》 —— [ 元 ] 唐桂芳
- 《 耕讀堂辭 》 —— [ 元 ] 唐桂芳
- 《 題胡仲彝衝泥訪隱詩卷 》 —— [ 元 ] 唐桂芳
- 《 南鄉子 · 代送羅季端 》 —— [ 元 ] 唐桂芳
- 《 送李巨源幕賔二十五韻 》 —— [ 元 ] 唐桂芳
- 《 王和夫新遷樓居乃曉山劉先生故宅也溪山好景吟所未盡必待吾和夫發之次韻奉賀 》 —— [ 元 ] 唐桂芳
- 《 留別江伯仁 》 —— [ 元 ] 唐桂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