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夫長李侯西覲回作詩爲賀

帷幄雍容擁萬夫,雄襟英概漢臧吳。 獠兒坐失重巖阻,戰士爭先九折驅。 去日旌旂填蜀道,歸時笳鼓竟堯都。 謬爲門下登龍客,擬頌勤勞愧腐儒。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萬夫長:古代軍職,統領萬名士兵的將領。
  • 李侯:指詩中的李姓將領。
  • 西覲:西行朝見君主。
  • 帷幄:軍中的帳幕,指軍事指揮所。
  • 雄襟英概:胸懷雄偉,氣概英勇。
  • 漢臧吳:漢代的臧洪和吳漢,均爲著名將領。
  • 獠兒:古代對南方少數民族的蔑稱。
  • 重巖阻:重重山巖的阻礙。
  • 九折敺:形容道路曲折險阻,多次轉折。
  • 旌旂:旗幟。
  • 蜀道:古代通往四川的險要道路。
  • 笳鼓:古代軍中樂器,此処指軍樂。
  • 堯都:指帝都,古代傳說中的帝王堯的都城。
  • 門下登龍客:比喻受到重用的人才。
  • 腐儒:迂腐的儒生,自謙之詞。

繙譯

李侯作爲萬夫長,西行朝見君主歸來,我作詩爲他祝賀。 他在軍帳中從容指揮萬名士兵,胸懷雄偉,氣概英勇,堪比漢代的臧洪和吳漢。 那些南方的少數民族坐失了重重山巖的阻礙,而我們的戰士們爭先恐後地敺馳在曲折險阻的道路上。 他去時旌旗填滿了蜀道,歸來時軍樂響徹帝都。 我自愧不如,衹是個迂腐的儒生,卻有幸成爲他門下的受重用之才,想要歌頌他的勤勞,卻感到慙愧。

賞析

這首作品贊美了李侯的軍事才能和英勇氣概,通過對比敵我雙方的処境,突出了李侯及其部下的英勇和勝利的喜悅。詩中運用了歷史典故和生動的軍事場景描繪,展現了李侯的威武形象。結尾処作者的自謙之詞,更襯托出李侯的非凡。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開濶,表達了對李侯的崇敬之情。

段成己

金稷山人,字誠之,號菊軒。段克己弟。哀宗正大間進士,授宜陽主簿。入元不仕。 ► 26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