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銀女祠
銀冶二女祠,撫州之金溪。
其家姓葛氏,無字年未笄。
羞顏不出戶,宛孌守禮儀。
在唐寶曆歲,其父爲胥吏。
官家起銀場,日夜遭箠楚。
勤紅問父苦,玉頰啼朱雨。
父命斯易活,誓以死相許。
禽獸尚知義,報父寧死心。
投身入銀冶,遂化成白金。
郡縣驚且嘆,奏名上朝端。
下詔罷爐冶,雞犬皆平安。
已經五百歲,歷歷人猶傳。
荒祠俯流水,像設還儼然。
世間盡兒女,此事誰能前?
緹縈費娥去,未有堪比倫。
可比惟英皇,雙魂抱煩冤。
至今湘江竹,出土含淚痕。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銀冶二女祠:位於撫州金溪的祠堂,供奉兩位因銀礦而犧牲的女子。
- 無字年未笄:未成年,未到及笄之年,即未滿十五歲。
- 宛孌:溫柔美好。
- 胥吏:官府中的小吏。
- 箠楚:杖刑,用棍棒打。
- 朱雨:形容女子哭泣時流下的紅色淚水。
- 緹縈:古代傳說中的孝女,爲救父親而犧牲。
- 費娥:古代傳說中的女子,爲救父親而犧牲。
- 英皇:指娥皇、女英,古代傳說中的女子,爲救父親而犧牲。
翻譯
在撫州的金溪,有一座名爲銀冶二女祠的廟宇。供奉的兩位女子姓葛,尚未成年,沒有字號。她們羞澀不出門,溫柔美好地守着禮儀。在唐朝寶曆年間,她們的父親是官府的小吏,因爲官家要開採銀礦,日夜遭受杖刑的痛苦。兩位女子詢問父親的苦楚,流下了紅色的淚水。她們誓言以死相許,決心救父。禽獸尚且知道義氣,作爲女兒,她們寧願犧牲自己的生命來報答父親。她們投身銀礦,最終化爲白金。郡縣的官員震驚並感嘆,上奏朝廷,朝廷下詔停止銀礦開採,使得雞犬得以平安。這件事已經過去五百年,人們仍然傳頌着。荒廢的祠堂俯瞰着流水,供奉的雕像依然莊嚴。世間的兒女們,誰能做到這樣的事情呢?緹縈和費娥雖然也是孝女,但無法與這兩位女子相比。唯有娥皇和女英,她們的靈魂抱持着深深的冤屈。直到今天,湘江的竹子上,還含着她們的淚痕。
賞析
這首詩通過敘述銀冶二女祠的故事,展現了兩位女子爲救父親而犧牲的感人場景。詩中,「羞顏不出戶,宛孌守禮儀」描繪了女子的貞靜與守禮,而「誓以死相許」則彰顯了她們的孝心與犧牲精神。詩人通過對比緹縈、費娥等古代孝女,強調了這兩位女子的非凡與偉大。最後,以湘江竹上的淚痕作爲象徵,表達了她們犧牲的深遠影響和人們的無盡哀思。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是對孝道精神的深刻頌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