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天香國豔:形容牡丹花的香氣和美麗,國色天香之意。
- 生色:指色彩鮮明,這裏特指畫中的牡丹色彩生動。
- 尺綃:指細薄的絲織品,這裏指畫布。
- 宮墨:宮廷中使用的墨,這裏指宮廷畫師所用的顏料。
- 杜鵑啼處:杜鵑鳥啼叫的地方,常用來象徵春天的到來或哀愁的氛圍。
- 雨蕭蕭:形容雨聲細小而連續,增添了一種淒涼的氛圍。
翻譯
牡丹的天香國豔豈是輕易能夠描繪的,其生動的色彩又是誰將其繪製在細薄的絹帛之上。宮廷中留下的墨跡至今猶存,每當杜鵑啼叫之時,便伴隨着細雨蕭蕭,彷彿在訴說着往昔的故事。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繪牡丹的美麗和宮廷畫作的珍貴,表達了對往昔宮廷文化的懷念和對牡丹花之美的讚美。詩中「天香國豔」形容牡丹的非凡之美,而「留得當時宮墨在」則暗示了這些畫作的歷史價值和藝術魅力。末句「杜鵑啼處雨蕭蕭」以景結情,營造出一種悽美而懷舊的氛圍,使讀者彷彿能聽到杜鵑的啼聲和細雨的蕭蕭聲,感受到詩人對往昔歲月的深深眷戀。

柳貫
元婺州浦江人,字道傳,號烏蜀山人。受性理之學於金履祥,自幼至老,好學不倦。於兵刑、律歷、數術、方技、異教外書,無所不通。大德年間,以察舉爲江山儒學教諭。仕至翰林待制,與黃、虞集、揭傒斯齊名,稱儒林四傑。既卒,門人私諡文肅。有《柳待制文集》。
► 188篇诗文
柳貫的其他作品
- 《 浦陽十詠 其七 南江夕照 》 —— [ 元 ] 柳貫
- 《 同楊仲禮和袁集賢上都詩十首 》 —— [ 元 ] 柳貫
- 《 初夏憶京城鄰舍 》 —— [ 元 ] 柳貫
- 《 袁伯長侍講伯生伯庸二待制同赴北都卻還夜宿聯句歸以示予次韻效體發三賢一笑 》 —— [ 元 ] 柳貫
- 《 八月十七夜半後看月 》 —— [ 元 ] 柳貫
- 《 北山招隱詞題李卿月小隱圖 其一 》 —— [ 元 ] 柳貫
- 《 同楊仲禮和袁集賢上都詩十首 》 —— [ 元 ] 柳貫
- 《 洪州歌六首 》 —— [ 元 ] 柳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