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大年蘆雁圖
平林帶煙波渺渺,風低葭菼秋聲小。
望中疑是彭蠡湖,十百爲羣盡陽烏。
楚天未雪無雨霜,南來豈必謀稻粱。
哀音若欣雲路迥,老翅不厭關河長。
汀州水落成平陸,散亂鳧鷖聚沙曲。
低飛不肯俾寒鴉,猶繞荒村破茅屋。
屋中有客揮五絃,從之不得心茫然。
何人圖畫能著此,趙氏丹青稱大年。
徽廟元年頌鳳歷,此圖正是當時跡。
便從宣和到靖康,艮嶽禽聲起秋夕。
古往今來幾盛衰,摩挲老眼竟成悲。
良工心苦人莫識,似寫周宣鴻雁詩。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葭菼(jiā tǎn):蘆葦和荻,兩種水生植物。
- 彭蠡湖:即鄱陽湖,位於江西省北部。
- 陽烏:指太陽,傳說太陽中有三足烏。
- 雲路:指高空,比喻高遠的志向或境地。
- 鳧鷖(fú yī):野鴨和鷗鳥。
- 俾(bǐ):使。
- 五絃:古代的一種絃樂器。
- 徽廟:指宋徽宗趙佶。
- 宣和:宋徽宗的年號。
- 靖康:宋欽宗的年號,也是北宋滅亡的年號。
- 艮嶽:北宋時期的一座皇家園林。
- 摩挲(mā sā):用手輕輕按着並一下一下地移動。
翻譯
平坦的林地環繞着煙波浩渺的水面,風輕輕吹過,蘆葦和荻的秋聲顯得微弱。 遠遠望去,彷彿是彭蠡湖,一羣羣的太陽烏鴉聚集在那裏。 楚地的天空還未下雪,也沒有霜,南來的雁羣難道只是爲了尋找食物嗎? 它們的哀鳴似乎在欣喜於雲路的遙遠,老翅不厭其煩地飛越漫長的關河。 水邊的沙洲因水位下降而露出,野鴨和鷗鳥散亂地聚集在沙曲。 它們低飛,不願與寒鴉爲伍,依然圍繞着荒村的破舊茅屋。 屋中有一位客人正在彈奏五絃琴,我無法與他心靈相通,心中感到茫然。 誰能描繪出這樣的畫面?趙氏的丹青技藝被稱爲大年。 徽宗元年,鳳歷被頌揚,這幅畫正是那個時代的痕跡。 從宣和到靖康,艮嶽的禽聲在秋天的夜晚響起。 古往今來,盛衰更替,我輕輕撫摸着老眼,最終感到悲傷。 優秀的畫家用心良苦,但人們未必能理解,這幅畫似乎在描繪周宣王的鴻雁詩。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秋天湖邊景象的描繪,展現了雁羣南飛的情景,以及對歷史變遷的感慨。詩中「葭菼秋聲小」、「十百爲羣盡陽烏」等句,生動地描繪了秋天的自然景色和雁羣的壯觀。後文通過對歷史年號的提及,以及對畫家趙大年作品的讚美,表達了對歷史盛衰的深刻思考和對藝術價值的肯定。整首詩意境深遠,情感豐富,既展現了自然之美,又蘊含了歷史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