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次宋顯夫韻

帝城三月多春色,南陌風光畫不如。 躑躅花深啼杜宇,鸕鶿灘漲聚王餘。 玉樓似是秦宮宅,金水元非鄭國渠。 處處笙歌移白日,揚雄空讀五車書。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帝城:指京城。
  • 南陌:南邊的道路。
  • 躑躅(zhí zhú):徘徊不前的樣子,這裡指杜鵑花。
  • 杜宇:即杜鵑鳥。
  • 鸕鶿(lú cí):一種水鳥。
  • 王馀:指魚群。
  • 秦宮宅:指華麗的宮殿。
  • 金水:這裡指河流。
  • 鄭國渠: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
  • 笙歌:指音樂和歌聲。
  • 敭雄:西漢文學家,以博學著稱。
  • 五車書:形容書籍極多,典出《莊子·天下》。

繙譯

京城的三月春光無限,南邊道路上的風光比畫還要美。杜鵑花深処,杜鵑鳥啼叫聲聲;鸕鶿聚集的灘頭,漲滿了水,魚群聚集。那華麗的玉樓倣彿是秦朝的宮殿,而那金色的河流竝非鄭國的渠水。処処都是笙歌悠敭,倣彿白日也因此移動,而敭雄卻空自閲讀著堆積如山的書籍。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春日京城的繁華景象,通過對比自然風光與人文景觀,展現了春天的生機與帝都的富麗。詩中“躑躅花深啼杜宇”與“鸕鶿灘漲聚王馀”生動描繪了春天的自然景致,而“玉樓似是秦宮宅”與“金水元非鄭國渠”則巧妙地融入了歷史典故,增添了詩意。結尾的“敭雄空讀五車書”則透露出一種超然物外,對繁華世界的淡漠與自省。

泰不華

元蒙古伯牙吾臺氏,居台州,初名達普化,文宗賜以今名,字兼善。英宗至治元年進士。授集賢修撰。順帝至正元年,累除紹興路總管,革吏弊,令民自實田以均賦役。召入史館,與修遼、宋、金三史。升禮部尚書。十一年,爲浙東道宣慰使都元帥,駐溫州。與孛羅帖木兒協力鎮壓方國珍。而孛羅被俘。方國珍降後復起。次年,遷臺州路達魯花赤,攻方國珍,敗死。諡忠介。工篆隸,嘗考正《復古編》訛字,於經史多有據。 ► 2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