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京紀行詩同呂仲實宿城外早行

· 胡助
乾坤氣磅礴,山石鍾奇形。 鰲峯才數尺,濯秀何亭亭! 勢欲負厚地,岌若霄漢淩。 一峯更旁聳,玲瓏穴虛明。 青膚縈白障,微扣宣金聲。 中涵太湖潤,瑰偉專上京。 想當初鑿時,山鬼泣以驚。 置之玉堂前,幾閱瀛洲登。 年來對閣老,岷峨眼中青。 雨漬生古色,月寒見霜棱。 摩挲助文思,一揮九製成。 諒勿憂豪奪,長茲託佳名。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乾坤:天地。
  • 磅礴:氣勢宏大。
  • 鰲峯:指山峯,因形似鰲魚而得名。
  • 濯秀:洗滌後的秀美,這裏形容山峯清新秀麗。
  • 岌若:高聳的樣子。
  • 霄漢:天空。
  • 玲瓏:精巧細緻。
  • 虛明:空曠明亮。
  • 青膚:青色的山石表面。
  • 白障:白色的雲霧。
  • 金聲:金屬撞擊的聲音,這裏形容山石的聲音清脆。
  • 中涵:內部包含。
  • 瑰偉:珍貴而宏偉。
  • 上京:京城,這裏指元朝的都城大都(今北京)。
  • 瀛洲:神話中的仙山,這裏比喻朝廷。
  • 岷峨:岷山和峨眉山,這裏泛指山川。
  • 雨漬:雨水浸溼。
  • 霜棱:霜的棱角,形容月光或寒氣。
  • 摩挲:輕輕撫摸。
  • 九制:指九篇文章,這裏泛指文章。

翻譯

天地間氣勢宏大,山石凝聚着奇異的形態。鰲峯雖只有幾尺高,卻顯得格外清新秀麗。它似乎要揹負起厚重的土地,高聳得彷彿要觸及天空。另一座山峯更加旁聳,精巧的山洞空曠明亮。青色的山石表面縈繞着白色的雲霧,輕輕敲擊發出清脆的金屬聲。山中蘊含着太湖的潤澤,珍貴而宏偉,專門供奉於京城。想象當初開鑿時,山鬼都爲之驚泣。放置在玉堂之前,幾經朝代更迭,見證了無數人登上朝廷。近年來對着閣老,眼中的岷峨山川顯得格外青翠。雨水浸溼後更顯古色,月寒中可見霜的棱角。輕輕撫摸這些山石,有助於文思泉涌,一揮而就九篇文章。相信不會有人豪奪這些山石,它們將長久地托起佳名。

賞析

這首作品以雄渾的筆觸描繪了山石的奇異形態和宏偉氣勢,通過豐富的想象和細膩的描寫,展現了山石的秀美與力量。詩中「鰲峯」、「岌若霄漢淩」等詞句,形象地表達了山峯的高聳與壯麗。同時,詩人通過對山石的撫摸和想象,賦予了它們文化和歷史的厚重感,表達了對自然奇觀的讚美和對文化傳承的思考。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展現了元代詩歌的獨特魅力。

胡助

元婺州東陽人,字古愚,一字履信。好讀書,有文采。舉茂才,授建康路儒學錄。薦改翰林國史院編修官。後以太常博士致仕卒。有《純白齋類稿》。 ► 5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