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靈巖登天平山次柳道傳韻
註釋
- 維:句首語氣詞,無實義。
- 渡江蹕:指皇帝渡江時的駐蹕之地。
- 吳門:指蘇州。
- 皋夔:古代賢臣皋陶和夔的合稱,比喻賢能的輔佐之臣。
- 泉臺:墓穴。
- 土竁:指墓穴中的土。
- 鄉社:鄉里的祭祀活動。
- 奉嘗:祭祀時的供品。
- 席珍:比喻有才能的人。
- 上瀨船:逆流而上的船。
- 僧窗:僧人居住的房間的窗戶。
- 新篁:新生的竹子。
- 蔥茜:形容植物青翠茂盛。
- 馮高:登高。
- 飽面:指麥子成熟。
- 遐覽:遠望。
- 臺鬥:比喻宰輔重臣。
- 林巘:山林。
- 清泫:清澈的水珠。
- 漓風:指《白薴》詞的風格。
- 季子:指春秋時期的吳國公子季札。
- 俚諺:民間的俗語。
- 題榜:題字。
- 輕狷:輕浮狂妄。
- 襲京卞:指沿襲京城的習俗。
翻譯
自從靈巖山到天平山,我跟隨柳道傳的韻腳前行。
昔日渡江時,皇帝的駐地就在不遠處。蘇州治理得清靜,西浙地區被譽爲道院。
回憶慶曆初年,百年光陰如電光石火。誰能比得上範公的賢德,他與古代賢臣皋陶和夔一樣名垂青史。
天平山標誌着先人的墓地,墓穴中封藏着泥土。巍峨的忠烈祠,鄉里的春秋祭祀不斷。
我從北方歸來,老態日漸顯露。萬物供我冥思,四方歡喜安定。
再次遊覽時會見主人,祭祀的供品更加豐盛。柳太常是珍貴的才子,他的詩句充滿情感和眷戀。
我談論逆流而上的船隻,苦思如何牽引。旅途中的春事已殘,僧窗外的夏陰轉動。
古木蜿蜒曲折,新竹青翠欲滴。水影清澈,山色照人眼花。
登高望見黃雲,殘秋的麥子成熟。少飲之後仍有歡樂,遠望竟不覺疲倦。
時而被蒼石的聳立所驚,時而因晴天的鳥鳴而愉悅。共同思考吏部公的事蹟,他未能成爲宰輔重臣。
他喜歡與文人一同,深入山林探討。在崖壁間找到白雲泉,捧起清澈的水珠玩耍。
煮茶的味道獨特,醉後與月共咽。涼風吹動客人的衣裳,激起冰霰四散。
還有星源的尹氏,時常自得其樂。他的詩句接近大雅,放懷即是私人的燕樂。
他的文學才華源自吳越,書法擅長篆隸的變化。載道的靈巖遊,山路也顯得便利。
鴟夷已久去,西子不復見。徘徊在響屧廊,仍思吳王殿。
姑蘇城中有麋鹿奔跑,會稽山貢上竹箭。高唱《白薴》詞,風格日漸盛行。
季子的心思深遠,暗合唐虞的禪讓。興亡取決於時運,成敗談及民間俗語。
吳中的美浮圖,題字多輕浮狂妄。正是這樣的澗谷使我感到慚愧,傾斜中沿襲了京城的習俗。
賞析
這首作品以自靈巖至天平山的旅行爲背景,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和對歷史人物的懷念,表達了作者對時光流逝和歷史變遷的感慨。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典故,展現了作者深厚的文學功底和對歷史的深刻理解。通過對古木、新竹、水影、山色的細膩描繪,以及對歷史人物範公、季子的讚頌,詩篇不僅傳達了對自然美景的欣賞,也表達了對歷史和文化的尊重與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