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京紀行詩同呂仲實宿城外早行
百千僦一馬,日行百餘裏。
未明即戒途,將至輒中止。
人困馬思睡,馬疲徒用箠。
驅馳失情性,老病侵發齒。
可憐翰鞅掌,豈知固如是。
徑行古關塞,形勝那盡紀。
荒落久寧靜,富庶或成市。
清晨過懷來,沙草風煙美。
想當用武時,滿野控弓矢。
白塔遠招人,揮鞭渡流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僦 (jiù):租賃。
- 未明:天還未亮。
- 輒 (zhé):總是,就。
- 箠 (chuí):鞭子。
- 翰鞅掌:指忙碌的公務。
- 控弓矢:持弓箭,指戰爭狀態。
- 白塔:此處可能指地標性的白色塔樓。
翻譯
租賃了百千匹馬中的一匹,每天行走百餘里。天還未亮就啓程,快到目的地時總是停下來。人困馬也思睡,馬疲倦了只能用鞭子驅趕。這樣的奔波失去了生活的情趣,衰老和疾病也漸漸侵蝕了身體。可憐那些忙碌的公務,豈不知本應如此。一路上經過古老的關塞,那些壯麗的景色無法一一記錄。荒涼的地方已經久未戰亂,富裕繁榮的地方或許已成了市鎮。清晨經過懷來,沙地上的草木在風中搖曳,景色美麗。想象當年戰爭時,滿野都是持弓箭的士兵。遠處的白塔似乎在召喚行人,揮鞭渡過流水。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旅途中的艱辛與所見所感。詩人通過描述清晨出發、馬匹的疲憊、旅途的漫長和身體的衰老,表達了對公務奔波的無奈和對自然景色的欣賞。詩中「荒落久寧靜,富庶或成市」反映了時間的變遷和地域的發展,而「白塔遠招人,揮鞭渡流水」則增添了一種超脫和嚮往的情感。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既有對現實生活的深刻體驗,也有對美好事物的嚮往和讚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