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生成之自燕歸平陽賴寂照先生獲脫奴役復齒士列將復歸燕主吾友濟夫來謁詩姑序其概以答雲
英英大馮君,雅志在千里。
坎■不得前,而姑止於此。
出處雖兩途,動靜無二理。
燕坐三十年,初不離朝市。
了了方寸閒,湛然若秋水。
馮生適何來,眉目差可喜。
自雲衣冠後,家破偶不死。
失身坑阱中,搖尾凡幾祀。
遇者日千百,藐焉不一止。
忽逢盤谷翁,引手唯力致。
力極勢未回,既出幾復委。
不知何因緣,又入先生耳。
一見不忍遺,即命加冠履。
奴虜豈所安,推己乃知彼。
惻然動於中,棄金猶棄秕。
少屬豺虎場,永謝泥與滓。
乞詩答盛德,此意良亦美。
顧我欲何言,一笑不如己。
先生世外人,於汝初何俟。
苟能肩一心,綺語奚足恃。
屈信固有時,此政在知己。
勿如越石父,以是驕晏子。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英英:才華出衆的樣子。
- 坎■:坎坷,比喻遭遇困難。
- 出處:指出仕與隱居。
- 朝市:指朝廷和市集,這裏泛指世俗生活。
- 了了:清楚明白。
- 方寸:指心。
- 湛然:清澈的樣子。
- 眉目:這裏指相貌。
- 差可喜:還算令人歡喜。
- 衣冠:指士大夫階層。
- 坑阱:陷阱,比喻困境。
- 搖尾:比喻卑躬屈膝。
- 幾祀:幾年。
- 藐焉:渺小,微不足道。
- 盤谷翁:指隱士。
- 引手:伸手援助。
- 力致:盡力幫助。
- 因緣:緣分,機遇。
- 加冠履:指給予尊重和地位。
- 推己:設身處地爲他人着想。
- 秕:穀殼,比喻無用之物。
- 豺虎場:比喻險惡的環境。
- 泥與滓:比喻卑賤的地位。
- 惻然:悲傷的樣子。
- 棄金:比喻捨棄財富。
- 乞詩:請求作詩。
- 盛德:大德,指高尚的品德。
- 一笑不如己:一笑置之,不如自己。
- 世外人:指超脫世俗的人。
- 何俟:等待什麼。
- 肩一心:同心協力。
- 綺語:華麗的言辭。
- 奚足恃:何足以依靠。
- 屈信:屈服與信任。
- 越石父:春秋時期越國的賢人。
- 驕晏子:驕傲自大。
翻譯
才華出衆的大馮君,志向遠大,卻因遭遇困難而暫時停留在此地。無論是出仕還是隱居,動靜之間都遵循着相同的道理。他在世俗中靜坐三十年,心中卻清澈如秋水。馮生恰巧來到這裏,他的相貌還算令人歡喜。他自稱是士大夫之後,家道中落,僥倖未死。不幸陷入困境,卑躬屈膝已有數年。遇到的人雖多,卻無人真正幫助他。直到遇到隱士般的盤谷翁,才伸出援手盡力幫助他。雖然盡力,但形勢並未完全好轉。不知是何緣分,他的事又傳到了先生的耳中。先生一見便不忍心放棄,立即給予他尊重和地位。作爲奴隸豈能安心,設身處地爲他人着想,先生心中感到悲傷,捨棄財富如同捨棄無用之物。從此脫離險惡的環境,永遠告別卑賤的地位。馮生請求作詩以答謝先生的盛德,這種心意確實美好。但我想要說些什麼,一笑置之,不如自己。先生是超脫世俗的人,對於你我又有何期待。如果能同心協力,華麗的言辭又何足依靠。屈服與信任固然有時,這正是知己所爲。不要像越石父那樣,因爲這一點而驕傲自大。
賞析
這首詩通過馮生的遭遇,展現了作者對於人生境遇的深刻理解和同情。詩中,馮生的坎坷經歷與先生的慷慨相助形成鮮明對比,體現了作者對於人性善良和道德力量的讚頌。同時,詩中也透露出對於世俗的淡漠和對超脫境界的嚮往。通過對馮生和先生形象的刻畫,詩歌傳達了一種超越物質、追求精神自由的人生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