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子秋簾次迮士霖韻

雨餘公館夜沉沉,香爇金爐覺坐深。 羣馬昔年空冀北,孤羆今日見叢林。 賀公自是工吳語,莊寫何須動越吟。 官燭風簾同試事,正宜把酒細論心。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壬子:古代干支紀年法中的一個年份。
  • 秋簾:秋天的簾幕,此處指秋天的景象。
  • :和詩,依照別人詩的題材或體裁作詩。
  • 迮士霖:人名,可能是詩人的朋友或同僚。
  • 香爇(ruò):點燃香料。
  • 金爐:金屬製成的香爐。
  • 孤羆(pí):孤獨的熊,比喻孤獨的英雄或傑出人物。
  • 叢林:此處比喻人羣或社會。
  • 賀公:指賀知章,唐代詩人,以善吳語著稱。
  • 莊寫:莊重的書寫,指正式的寫作或表達。
  • 越吟:越地的詩歌,此處指用越地方言吟詠。
  • 官燭:官方提供的蠟燭,指在官方場合或公務中使用的照明工具。
  • 試事:考試或評判事務。

翻譯

雨後,公館裏夜色沉沉,我點燃金爐中的香料,感覺坐得更加深入。 想起羣馬曾在冀北空馳,而今孤熊卻在人羣中顯現。 賀公自然是擅長吳語,莊重的書寫又何須用越地的吟詠。 在官燭照耀的風簾下共同考試,正適合舉杯細談心事。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雨後夜晚的靜謐場景,通過「香爇金爐」營造出一種寧靜而深遠的氛圍。詩中「羣馬昔年空冀北,孤羆今日見叢林」運用了對仗和比喻,表達了時間的變遷和人物的孤獨與出衆。後兩句提及賀知章和越吟,展現了詩人對語言和文學的深刻理解。結尾的「官燭風簾同試事,正宜把酒細論心」則體現了詩人在公務之餘,與友人共敘心事的愜意與雅緻。

淩云翰

元明間浙江仁和人,字彥翀。博覽羣籍,通經史,工詩。元至正間舉人。洪武初以薦,授成都府學教授。後坐事謫南荒。有《柘軒集》。 ► 80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