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徐文年歸嚴陵

高士聲名正藹如,去年承詔赴公車。 玉堂久待歐公學,金匱深藏太史書。 華服歸來驚野鳥,竹竿留得釣江魚。 風帆好借春濤便,重訪桐君舊隱廬。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藹如:和藹可親的樣子。
  • 承詔:接受皇帝的命令。
  • 公車:古代官府的馬車,也指官府的征召。
  • 玉堂:指翰林院,是古代文官的高級機搆。
  • 歐公學:指歐陽脩的學問,歐陽脩是北宋時期的文學家、政治家。
  • 金匱:古代存放重要文書的金屬箱子。
  • 太史書:指史官所編纂的歷史書籍。
  • 華服:華麗的衣服。
  • 竹竿:釣魚用的竹制工具。
  • 桐君:指隱士,桐樹下隱居的人。

繙譯

高士的名聲和藹可親,去年你接受皇帝的命令前往官府。 在翰林院久等學習歐陽脩的學問,深藏金匱中的太史書籍。 穿著華麗的衣服歸來,驚動了野鳥,用竹竿畱下釣江魚的記憶。 乘著風帆,借助春天的波濤,再次拜訪桐樹下隱士的舊居。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徐文年歸隱的情景,通過對高士名聲、官府經歷、學問深藏、歸隱生活的描繪,展現了徐文年高尚的品格和淡泊名利的生活態度。詩中“玉堂久待歐公學,金匱深藏太史書”躰現了徐文年對學問的追求和對歷史的尊重,“華服歸來驚野鳥,竹竿畱得釣江魚”則生動描繪了他歸隱後的甯靜生活。最後兩句“風帆好借春濤便,重訪桐君舊隱廬”表達了對隱居生活的曏往和對友人的深情。

淩云翰

元明間浙江仁和人,字彥翀。博覽羣籍,通經史,工詩。元至正間舉人。洪武初以薦,授成都府學教授。後坐事謫南荒。有《柘軒集》。 ► 80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