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度芙蓉嶺

何年玉女採芙蓉,夢入閒雲十二峯。 僻野曉行常畏虎,深潭晚浴不逢龍。 風回上界疑搖佩,語落空林似響鐘。 說與桃源後來者,祇愁幽闃易迷蹤。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玉女:仙女。
  • 採芙蓉:採摘荷花。
  • 夢入:夢中進入。
  • 閒雲:悠閒的雲。
  • 十二峯:指山峯,常用來形容山峯衆多。
  • 僻野:偏僻的野外。
  • 曉行:清晨行走。
  • 畏虎:害怕老虎。
  • 深潭:深水池。
  • 晚浴:傍晚洗澡。
  • 不逢龍:沒有遇到龍。
  • 風回:風迴旋。
  • 上界:天界。
  • 搖佩:搖動佩玉,發出聲響。
  • 語落:話語落下。
  • 空林:空曠的樹林。
  • 響鐘:鐘聲迴響。
  • 桃源:桃花源,指理想中的隱居之地。
  • 後來者:後來的人。
  • 幽闃:幽靜而偏僻。
  • 迷蹤:迷失方向。

翻譯

何時的仙女採摘荷花,夢裏進入那悠閒的雲和十二座山峯。 在偏僻的野外清晨行走,常常害怕遇到老虎, 在深水池傍晚洗澡,卻從未遇到過龍。 風迴旋在天界,彷彿搖動佩玉發出聲響, 話語在空曠的樹林中落下,如同鐘聲迴響。 告訴後來尋找桃花源的人,只怕在幽靜偏僻之地容易迷失方向。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個夢幻般的仙境,通過仙女採摘荷花、夢入山峯的意象,展現了超脫塵世的意境。詩中「僻野曉行常畏虎,深潭晚浴不逢龍」反映了詩人對自然界的敬畏與神祕感。後兩句則通過風聲、佩玉聲、鐘聲的描繪,增強了詩的音韻美和空間感。結尾提醒後來者,桃花源雖美,但幽靜之地易使人迷失,透露出對隱逸生活的複雜情感。

唐桂芳

元明間歙縣人,一名仲,字仲實,號白雲,又號三峯。唐元子。少從洪焱祖學。元至正中,授崇安縣教諭,南雄路學正。以憂歸。朱元璋定徽州,召出仕,辭不就。尋攝紫陽書院山長。卒年七十有三。有《白雲集》等。 ► 30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