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桂苑:指科舉考試的場所。
- 瀛洲:傳說中的仙境,比喻高官顯貴之地。
- 豸冠:古代御史等執法官吏戴的帽子,代指御史。
- 龍節:古代使者所持的節,象徵權威。
- 跛鱉:比喻行動遲緩或能力低下的人。
- 騏驥:良馬,比喻傑出的人才。
- 稻粱謀:指爲生活打算。
- 楊柳:常用來象徵離別。
- 梅花:象徵堅韌不拔,高潔的品質。
翻譯
自從離開科舉的桂苑,進入高官顯貴的瀛洲,我對君王的恩寵難以忘懷,但志向尚未實現。 如今你戴上御史的豸冠,告別了京城,又將手持龍節前往南方的州郡。 我這行動遲緩的人,恐怕會讓傑出的人才嘲笑,而你這飛鴻,也有爲自己生活打算的智慧。 路旁的楊柳,不忍折斷,江上的梅花,你是否還記得我?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詩人對友人南臺御史篤烈圖敬夫的送別之情,同時也抒發了自己對未能實現志向的遺憾。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如「桂苑」、「瀛洲」、「豸冠」、「龍節」等,展現了友人高貴的身份和即將赴任的榮耀。後兩句通過「跛鱉」與「騏驥」、「飛鴻」與「稻粱謀」的對比,既自嘲又讚美了友人的才華與遠見。結尾的「楊柳」與「梅花」則寄託了詩人對友人的不捨與期望。

宋褧
元大都人,字顯夫。宋本弟。泰定帝泰定元年進士,除祕書監校書郎。順帝至元初,歷監察御史,遇事敢言。累拜翰林待制,遷國子司業,與修宋遼金三史,以翰林直學士兼經筵講官卒,諡文清。有《燕石集》。
► 697篇诗文
宋褧的其他作品
- 《 送翰林應奉壽同海涯挈家覲省十首 》 —— [ 元 ] 宋褧
- 《 和省郎杜德常清明三絕兼柬王君實藝林 》 —— [ 元 ] 宋褧
- 《 閏月五日即事 》 —— [ 元 ] 宋褧
- 《 金陳州同知孫德政妻高氏貞節 》 —— [ 元 ] 宋褧
- 《 得周子善書問京師事及賤跡以絕句十首奉答 》 —— [ 元 ] 宋褧
- 《 和張仲容雜詩 》 —— [ 元 ] 宋褧
- 《 書宜都內人傳後 》 —— [ 元 ] 宋褧
- 《 三月一日雜詩四首(延祐七年) 其三 》 —— [ 元 ] 宋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