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伯寔下第還江西

· 餘闕
之子不得意,南行無怨辭。 官河人杳杳,客路雨絲絲。 古木淮陰市,春城孺子祠。 悽然千里別,爲賦《小星》詩。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之子:這個人,指李伯寔。
  • 不得意:不稱心,不如意。
  • 無怨辭:沒有怨言。
  • 官河:官方管理的河道。
  • 人杳杳:人跡稀少,杳無音訊。
  • 客路:旅途。
  • 雨絲絲:細雨綿綿。
  • 淮陰市:地名,今江蘇淮安市淮陰區。
  • 孺子祠:供奉孺子牛的祠堂,孺子牛是古代傳說中的一種神牛。
  • 悽然:悲傷的樣子。
  • 《小星》:《詩經》中的一首詩,此處借指離別之作。

翻譯

這個人心情不佳,南行歸去卻沒有一句怨言。 官方的河道上人跡稀少,旅途中的細雨綿綿。 古老的樹木圍繞着淮陰的市場,春天的城中有孺子牛的祠堂。 悲傷地告別千里之外,爲此寫下了一首離別之詩《小星》。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李伯寔因不得志而南歸的情景,通過「官河人杳杳,客路雨絲絲」等句,營造出一種孤寂淒涼的旅途氛圍。詩中「古木淮陰市,春城孺子祠」則通過對具體景物的描寫,增添了歷史和文化的厚重感。結尾的「悽然千里別,爲賦《小星》詩」表達了詩人對友人離別的深切哀傷,以及通過詩歌來寄託情感的願望。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對友人的深情厚意和對離別的無奈感慨。

餘闕

元廬州人,字廷心,一字天心,先世爲唐兀氏。順帝元統元年進士,授同知泗州事,爲政嚴明,宿吏皆憚之。入爲中書刑部主事,以忤權貴,棄官歸。尋以修遼、金、宋三史,召爲翰林修撰。至正十二年,任淮西副使、僉都元帥府事,守安慶,御來犯軍,升江淮行省參知政事、拜淮南行省左丞。十七年十月,爲陳友諒、趙普勝軍包圍。次年正月,城陷,自剄。諡忠宣。爲文有氣魄。有《青陽集》。 ► 9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