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庚申夏四月登玉山頂時雅上人適遷華藏於塔院歷覽終日而返是夕宿友人家燈前聞雨援筆有賦
曉出城西門,盪漾官河艇。
朝光散晴旭,露氣擁高迥。
潮上洲渚沒,棹發六飛騁。
前岑獻奇狀,心目快引領。
青山如故人,登陟在俄頃。
嗟哉二三子,憐我足力逞。
舍舟入蒼翠,一徑林木靜。
陰蘚護危棧,古藤落眢井。
映帶列檜杉,青黃熟梅杏。
古師安禪處,神物伏精猛。
山靈詭異工,幻跡一掃屏。
孤塔灰劫餘,傲兀立峯頂。
後巖古華藏,稍復毗盧境。
泛觀盛衰際,何物得脩永。
道人出迎客,一笑具羞茗。
清談竟終日,毛骨灑然冷。
羣鳥亦知還,微陽下西嶺。
遄歸弗成寐,張燈酌楠癭。
急雨何方來,清聲雜蛙黽。
鄙言詎成章,聊假管城穎。
拼音
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盪漾 (dàng yàng):水波搖動的樣子。
- 晴旭 (qíng xù):晴朗的陽光。
- 高迥 (gāo jiǒng):高遠。
- 棹發 (zhào fā):划船出發。
- 引領 (yǐn lǐng):伸長脖子遠望,形容盼望的殷切。
- 登陟 (dēng zhì):登山。
- 足力逞 (zú lì chěng):盡力展示腳力。
- 陰蘚 (yīn xiǎn):生長在陰溼處的苔蘚。
- 危棧 (wēi zhàn):危險的棧道。
- 眢井 (yuān jǐng):乾涸的井。
- 毗盧 (pí lú):佛教中的毗盧遮那佛。
- 脩永 (xiū yǒng):長久。
- 羞茗 (xiū míng):供奉的茶。
- 毛骨灑然冷 (máo gǔ sǎ rán lěng):形容感到寒冷。
- 遄歸 (chuán guī):急速回家。
- 楠癭 (nán yǐng):楠木的瘤,這裏指楠木製成的酒器。
- 蛙黽 (wā miǎn):蛙鳴。
- 管城穎 (guǎn chéng yǐng):筆的別稱。
翻譯
清晨離開城西門,乘着官河的小艇盪漾。陽光晴朗,露氣高遠。潮水上漲,洲渚消失,划船出發,六匹馬奔騰。前方山峯呈現出奇異的形狀,心和目都引領着期待。青山像老朋友,登山的瞬間就能到達。哎呀,幾位朋友,可憐我盡力展示腳力。離開船隻,進入蒼翠之中,一條小徑在林木中靜靜延伸。陰溼的苔蘚覆蓋着危險的棧道,古藤落在乾涸的井上。檜杉排列,青黃的熟梅杏相映成趣。古時的僧人在此安禪,神物伏藏其中。山靈詭異而巧妙,幻化的痕跡一掃而空。孤塔歷經劫難,傲然立於峯頂。後巖的古華藏,稍稍恢復了毗盧的境界。縱觀盛衰之際,何物能長久。道人迎接客人,一笑之間準備了供奉的茶。終日清談,感到寒冷透骨。羣鳥也知道歸巢,微弱的陽光從西嶺下沉。急速回家,卻難以入睡,點亮燈火,斟酌楠木酒器。急雨不知從何而來,清脆的聲音夾雜着蛙鳴。鄙俗的言語怎能成章,姑且藉助筆尖表達。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作者與友人清晨出發,乘船遊覽山水,最終在夜晚歸家並聞雨賦詩的情景。詩中運用了豐富的自然意象,如晴旭、潮水、青山等,展現了自然景色的壯美與變幻。通過與友人的互動,表達了友情與旅途的愉悅。夜晚的歸家與聞雨,則增添了一絲寧靜與思考的氛圍。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表達了作者對自然與人生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