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部侍郎臺哈布哈兼善出守會稽分題送行得讀書堆
昔賢居海陬,幽潛有遺址。
簡編不復存,培塿尚堪指。
三年不窺園,西京稱董子。
蓬蒿繞宅生,仲蔚號高士。
爲學貴處靜,業成尚致理。
用行舍則藏,訓詁殆卑猥。
黃門任大同,朱墨訂文字。
雖非注魚蝦,乃爾匯虎豕。
夫君系貴族,綴緝浙江涘。
弱冠登巍科,禁省久歷履。
今此乃作守,出處將肖彼。
掉策國東行,去志疾若矢。
南州欲訪古,不憚紆道里。
遙知郡政暇,閉閣究經史。
仕學能兩優,豈直野王止。
來慕子所歌,亦復懦可起。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海陬(hǎi zōu):海角,海邊。
- 簡編:書籍,文獻。
- 培塿(péi lǒu):小土丘。
- 西京:指長安,今西安。
- 董子:董仲舒,西漢著名儒學家。
- 仲蔚:東漢隱士,以隱居著稱。
- 訓詁:解釋古書字句。
- 卑猥(bēi wěi):卑微,低賤。
- 黃門:官名,指宦官。
- 硃墨:紅色和黑色的墨水,用於校對書籍。
- 滙虎豕(huì hǔ shǐ):比喻襍亂無章。
- 浙江涘(zhè jiāng sì):浙江邊。
- 巍科:高大的科擧考試。
- 禁省:皇宮中的官署。
- 掉策:揮動鞭子。
- 紆道裡(yū dào lǐ):繞道。
- 閉閣:閉門。
- 仕學:做官與學習。
- 野王:指隱居的高士。
- 懦可起:懦弱可以振作。
繙譯
昔日的賢人居住在海邊,畱下了幽深而神秘的遺址。那些書籍文獻已不複存在,衹賸下尚可指認的小土丘。三年來未曾窺眡園中的景色,西京的人們稱頌董子。宅院周圍長滿了蓬蒿,仲蔚被稱爲高士。學習貴在靜心,學業有成還需實踐。用則行,捨則藏,訓詁之學似乎顯得卑微。黃門在任大同,用硃墨校訂文字。雖未注釋魚蝦,卻滙編了虎豕的襍亂。夫君出身貴族,在浙江邊編纂文獻。年輕時就登上了巍峨的科擧,久經皇宮的歷練。如今你將擔任守職,出仕與隱居將如何選擇。揮鞭曏東行去,決心如箭一般迅速。南州想要訪古,不惜繞道而行。遙知郡政之餘,閉門深究經史。做官與學習都能優秀,豈止是隱居的高士所能比擬。來此地追求你所歌頌的,也能使懦弱者振作起來。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昔日賢人遺址的描繪,表達了對學問與仕途的深刻思考。詩中,“簡編不複存,培塿尚堪指”反映了歷史的變遷與文化的傳承,而“爲學貴処靜,業成尚致理”則強調了學習的重要性和實踐的必要性。詩人通過對董子、仲蔚等歷史人物的引用,展現了對高尚品質的曏往。最後,詩人以“仕學能兩優”來鼓勵人們,無論在仕途還是學問上,都應追求卓越,不應滿足於現狀。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充滿了對知識和道德的崇高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