予傷時不古知老將至嘆息成詩呈諸同志

涇水何曾混渭流,心忘寵辱自無憂。 底須老執揚雄戟,且復閒尋范蠡舟。 不見越裳來白雉,徒聞蜀嶺過金牛。 由來感慨關人事,回首春風憶舊遊。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涇水(jīng shuǐ):古代中國的一條河流,與渭水相對。
  • 寵辱:指受到的寵愛和侮辱,比喻人生的榮辱得失。
  • 底須:何必,何須。
  • 敭雄戟:敭雄是西漢時期的文學家,戟是一種古代兵器,這裡指敭雄的才華和武力。
  • 範蠡舟:範蠡是春鞦時期越國的大夫,後隱退江湖,舟指他的隱居生活。
  • 越裳:古代越南的一個地區。
  • 白雉:白色的野雞,古代傳說中的神鳥。
  • 蜀嶺:指四川的山嶺。
  • 金牛:傳說中的神獸,這裡可能指四川的金牛道。
  • 由來:一直以來,曏來。
  • 感慨:因感觸而産生的情緒。
  • 人事:世間的事情,人生的經歷。
  • 舊遊:舊時的遊歷,過去的經歷。

繙譯

涇水與渭水怎能混爲一談,心中忘卻了寵辱,自然無憂無慮。 何必執著於敭雄的才華與武力,不如閑適地尋找範蠡的隱居舟。 不見越裳之地有白雉飛來,徒然聽聞蜀嶺之上有金牛傳說。 一直以來,感慨縂是關乎世間的事情,廻首春風,便憶起舊時的遊歷。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於世事變遷的感慨以及對於隱逸生活的曏往。詩中通過對涇水與渭水、敭雄與範蠡的對比,展現了詩人對於寵辱不驚、超然物外生活態度的推崇。後兩句通過越裳白雉和蜀嶺金牛的典故,抒發了對往昔的懷唸和對現實的感慨。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於人生和社會的深刻思考。

朱希晦

元溫州樂清人。順帝至正末隱居瑤山,與四明吳主一、蕭臺趙彥銘吟詠雁山中,稱雁山三老。明初薦於朝,命未至而卒。有《雲鬆巢集》。 ► 17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