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山行雜興三首

· 何中
山回杉熛清,厓傾花雨下。 詎知吾道非,偶然適曠野。 磊落萬隕星,赴流飲奔馬。 風微葉時落,磴寒雪自灑。 孤鬆縈蘿轉,幽峯抱嵐灺。 景晦良遇稀,心異真賞寡。 舉手謝時人,巖陰棲古瓦。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杉熛(shān biāo):杉樹的火焰,這裏指杉樹在陽光下的閃耀。
  • 厓傾(yá qīng):山崖傾斜。
  • 詎知(jù zhī):豈知,哪裏知道。
  • 磊落(lěi luò):形容衆多而錯落的樣子。
  • (dèng):山路的石階。
  • 嵐灺(lán xiè):山間的霧氣。
  • 景晦(jǐng huì):景色昏暗。
  • 真賞(zhēn shǎng):真正的欣賞。

翻譯

山勢迴環,杉樹在陽光下閃耀着清光,山崖傾斜,花瓣如雨般飄落。 哪裏知道我的道路是否正確,只是偶然來到了這片曠野。 衆多的隕星錯落有致,彷彿奔馬在河流中飲水。 微風中,樹葉不時飄落,寒冷的石階上雪花自然灑落。 孤獨的松樹被藤蘿纏繞,幽靜的山峯擁抱着山間的霧氣。 景色昏暗,美好的相遇稀少,心中異樣的真實欣賞也少之又少。 我舉手告別世人,在巖壁的陰影下棲息於古老的瓦片之上。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秋日山行的深邃與幽靜。詩中,「山回杉熛清,厓傾花雨下」以生動的意象展現了山間的自然美景,而「詎知吾道非,偶然適曠野」則透露出詩人對人生道路的思索與迷茫。後文通過對隕星、奔馬、落葉、寒雪等自然元素的描繪,進一步加深了詩中的孤獨與超然之感。結尾處的「舉手謝時人,巖陰棲古瓦」更是以一種超脫塵世的姿態,表達了詩人對世俗的疏離和對自然的嚮往。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對自然與人生的深刻感悟。

何中

元撫州樂安人,字太虛,一字養正。少穎拔,以古學自任,學弘深該博。文宗至順間,應行省之請,講授於龍興路東湖、宗濂二書院。有《通鑑綱目測海》、《通書問》、《知非堂稿》。 ► 25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