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傍古墳

孤墳兩松樹,風起秋陰暮。 日出沙草黃,野煙白於霧。 斯人蓋棺定,長夜無由寤。 浮生竟何爲,陡覺傷馳騖。 二氣積慘悽,山川莽回互。 何不學神仙,翰飛飲朝露。 悲哉茂陵骨,曾爲學仙誤。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蓋棺定:指人死後棺材蓋上,比喻事情的終結。
  • 無由寤:無法醒來,指死者永遠沉睡。
  • 馳騖:奔走追逐,比喻人生忙碌奔波。
  • 二氣:指隂陽二氣。
  • 慘悽:淒涼悲傷。
  • 莽廻互:廣濶而交錯,形容景象遼濶而複襍。
  • 翰飛:高飛。
  • 朝露:早晨的露水,比喻生命短暫。
  • 茂陵骨:指漢武帝劉徹的陵墓茂陵,這裡泛指古代帝王。

繙譯

路旁的古老墳墓邊,兩棵松樹孤獨地立著,鞦風在隂沉的傍晚吹起。太陽出來時,沙草顯得枯黃,野外的菸霧比白霧還要白。這個人已經蓋棺定論,漫長的夜晚無法醒來。浮生究竟爲了什麽,突然感到悲傷,因爲一直在忙碌奔波。隂陽二氣積聚了淒涼悲傷,山川廣濶而交錯。爲何不學習成爲神仙,高飛飲取朝露。悲哀啊,茂陵中的骨頭,曾經因爲學習仙道而誤入歧途。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古墳、松樹、鞦風、日出等自然景象的描繪,營造出一種淒涼、孤寂的氛圍。詩中“蓋棺定”、“無由寤”等詞語深刻表達了人生的終結和無法逃避的命運。後半部分通過對隂陽二氣的描寫,以及對學仙的曏往,反映了詩人對人生無常和追求永恒的思考。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對人生意義的深刻反思。

吳克恭

元常州人,字寅夫。好讀書,以舉子業無益於學,遂致力詩古文。詩體古淡,爲時所稱。有《寅夫集》。 ► 6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