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櫓港:指用櫓划動的船隻停泊的港口。
- 立新秋:指農曆七月,標誌着秋季的開始。
- 船窗:船上的窗戶。
- 風露:風中的露水。
- 蕭颼:形容風聲。
- 神祠:供奉神靈的祠堂。
- 水驛:水上驛站,供船隻停靠休息的地方。
- 河漢:銀河。
- 京華:京城,指當時的首都。
- 夔龍:古代傳說中的神獸,常用來比喻賢臣。
- 冕旒:古代帝王的冠冕,這裏指代皇帝。
翻譯
七月六日,新秋初立,我泊船在櫓港,船窗中風露帶來陣陣涼意,風聲蕭颼。神祠中擊鼓聲響起,烏鴉聚集在樹上,水驛的燈光照亮,魚兒依傍在船邊。身處江湖,頻頻北望,只見銀河近似西流。遠方的人們爭相詢問京城的消息,我告訴他們,賢臣如夔龍般輔佐着皇帝。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立秋之夜泊船櫓港的景象,通過風露、神祠、水驛等元素,營造出一種寧靜而略帶涼意的氛圍。詩中「身在江湖頻北顧」一句,表達了詩人對京城的思念與關注。結尾處提到「夔龍佐冕旒」,既是對京城政治穩定的肯定,也體現了詩人對國家大事的關心。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時局的關切和對賢臣輔政的期望。

宋褧
元大都人,字顯夫。宋本弟。泰定帝泰定元年進士,除祕書監校書郎。順帝至元初,歷監察御史,遇事敢言。累拜翰林待制,遷國子司業,與修宋遼金三史,以翰林直學士兼經筵講官卒,諡文清。有《燕石集》。
► 697篇诗文
宋褧的其他作品
- 《 襄陽 》 —— [ 元 ] 宋褧
- 《 柯敬仲持其乃尊山齋翁遺訓詩求跋 》 —— [ 元 ] 宋褧
- 《 正月二十六日監中習儀即景書懷 》 —— [ 元 ] 宋褧
- 《 李廷珪墨 》 —— [ 元 ] 宋褧
- 《 十二月十五日香河偶成 》 —— [ 元 ] 宋褧
- 《 四月晦日早自石橋北度安濟橋入史局馬上口號 》 —— [ 元 ] 宋褧
- 《 延祐七年十一月朔小雪既上英宗皇帝入太廟祀享致齋萬姓瞻仰喜而賦詩 》 —— [ 元 ] 宋褧
- 《 三月一日雜詩四首(延祐七年) 其二 》 —— [ 元 ] 宋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