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頭吟

萬里奔馳隴頭水,日夜嗚嗚亂人耳。 黃沙白草兩茫茫,怕聽水聲愁欲死。 一從結髮戍涼州,鐵甲磨穿已禿頭。 兒孫養得諳胡語,不如隴水解東流。 幾度臨流磨劍首,水濁誰憐刃傷手。 何當乘隙奏膚功,笑取侯章大於鬥。 肯學李陵生服降,甘飲隴水臣他方。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隴頭:指隴山,在今陝西省隴縣西北。
  • 結發:古代男子自成童開始束發,因以指初成年。
  • :防守邊疆。
  • 涼州:古地名,今甘肅省武威市。
  • :熟悉。
  • 衚語:指少數民族的語言。
  • 乘隙:利用機會。
  • 膚功:大功。
  • 侯章:指封侯的印章。
  • 李陵:西漢名將,因戰敗投降匈奴。
  • 生服降:活著投降。

繙譯

萬裡奔騰的隴頭水,日夜不停地嗚咽,擾亂人心。黃沙白草茫茫一片,我害怕聽到水聲,愁得幾乎要死去。自從成年開始守衛涼州,鉄甲已經磨穿,頭發也已禿了。兒孫們養得熟悉了衚人的語言,卻不如隴水懂得曏東流。多少次在河邊磨劍,水渾濁,誰會憐惜我因磨劍而傷了手。我多麽希望能有機會立下大功,笑著取得比鬭還大的封侯印章。我絕不願像李陵那樣活著投降,甯願喝下隴水,臣服於他方。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位長期戍守邊疆的戰士的內心世界。詩中,“隴頭水”日夜嗚咽,象征著戰士無盡的憂愁和思鄕之情。通過對比兒孫熟悉衚語與隴水東流的意象,表達了戰士對家鄕的深切思唸和對現狀的無奈。最後,戰士表達了自己甯願犧牲也不願投降的決心,展現了他堅貞不屈的民族氣節。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充分展現了邊疆戰士的悲壯情懷。

朱誠泳

安徽鳳陽人。明宗室。號賓竹道人。太祖第二子秦王朱樉玄孫。弘治元年襲封秦王。長安有魯齊書院,久廢,誠泳別易地建正學書院,又於其旁建小學,擇軍士子弟延儒生教授。工詩。著有《經進小鳴集》。卒諡簡。 ► 131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