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桐廬尹何汝玉

· 江源
別離容易合併難,豈料桐江半夕歡。 王事朝昏空鞅掌,宦塗荊棘轉辛酸。 潮回七裏灘流急,霜落□山石發寒。 寄語故人莫懷抱,廟堂今日重郎官。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桐廬:地名,位於今浙江省杭州市。
  • 桐江:江名,流經桐廬縣。
  • 鞅掌:形容事務繁忙,不得休息。
  • 宦塗:仕途。
  • 荊棘:比喻困難或障礙。
  • 七里灘:地名,位於桐江上。
  • □山:此處可能指某一具體的山,但原文中缺失,無法確定。
  • 石發:指山石上的苔蘚。
  • 廟堂:指朝廷。
  • 郎官:古代官職名,指朝廷中的官員。

翻譯

分別總是容易,再聚卻難,誰料到在桐江邊只有半晚的歡聚。 朝廷的事務讓我從早忙到晚,不得休息,仕途上的困難和障礙讓我感到更加辛酸。 潮水退去,七里灘的流水變得湍急,霜降後,山石上的苔蘚也帶着寒意。 告訴我的老朋友,不要過於憂愁,現在的朝廷非常重視郎官。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思念以及對仕途艱辛的感慨。詩中,「別離容易合併難」直接點出了人生聚散無常的無奈,而「王事朝昏空鞅掌,宦塗荊棘轉辛酸」則進一步以繁忙的公務和艱難的仕途來象徵生活的重壓。後兩句通過對自然景象的描寫,如「潮回七里灘流急,霜落□山石發寒」,增強了詩的意境,同時也隱喻了詩人內心的孤寂與寒冷。最後,詩人寄語故人,表達了對友情的珍視和對未來的希望。

江源

明廣東番禺人,字一原。成化五年進士。任上饒知縣,清訟獄,百姓感服。遷戶部主事,歷郎中,清慎自持,且有文譽。以忤權貴出爲江西按察僉事。綜理屯田水利,燭奸刷弊,不動聲色。擢四川副使,乞休歸,優遊泉石,以詩自娛。卒年七十二。有《桂軒集》。 ► 115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