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王使君擢霸州兵備道還東省

· 佘翔
青陽初轉大梁城,尊酒驪歌聽早鶯。 海岱東行辭魏國,風雲北指護燕京。 兩河陰滿甘棠樹,三輔煙消細柳營。 惆悵臨岐無可贈,平原春草日含情。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青陽:指春天。
  • 大梁城:古代地名,今河南省開封市。
  • 尊酒:指美酒。
  • 驪歌:古代送別的歌曲。
  • 海岱:指東海和泰山,這裏泛指山東地區。
  • 魏國:古代國名,這裏指河南一帶。
  • 風雲:比喻時局變化。
  • 燕京:指北京。
  • 兩河:指黃河和淮河。
  • 甘棠樹:古代傳說中的樹,象徵着仁政和德政。
  • 三輔:古代京城附近的地區。
  • 細柳營:古代軍營的名稱,這裏指軍隊。
  • 臨岐:分別的路口。
  • 平原:廣闊的平地。

翻譯

春天剛剛來到大梁城,我們舉杯唱着送別的歌曲,聽着早春的鶯聲。你將離開山東,告別河南,風雲變幻中向北前往北京。黃河和淮河兩岸,甘棠樹成蔭,象徵着仁政;京城附近的煙霧散去,細柳營中的軍隊也顯得清晰。在分別的路口,我感到惆悵,沒有什麼可以贈送給你,只有平原上春草含情,寄託着我的情感。

賞析

這首詩是明代詩人佘翔送別王使君的作品,通過描繪春天的景象和送別的情景,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深情和祝福。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如「青陽」、「大梁城」、「驪歌」等,營造出一種既溫暖又感傷的氛圍。後兩句通過對「甘棠樹」和「細柳營」的描寫,暗含對友人未來仕途的美好祝願。結尾的「平原春草日含情」則巧妙地將自然景物與人的情感融爲一體,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不捨和祝福。

佘翔

明福建莆田人,字宗漢,號鳳台。嘉靖三十七年進士。任全椒知縣。與御史議事意見相左,即拂衣罷去,放遊山水以終。工詩,有《薜荔園詩稿》及《文草》。 ► 122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