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屏圖詩

丈夫無奇才,雖顯不足名。高山乏秀麗,兀立培塿形。 況乃畫圖間,兩奪造化精。中堂素壁本虛靜,誰令揮灑研丹青。 女媧五色不補天,神功鞭石來蒼冥。驅山奔海入紈素,扶輿之氣青熒熒。 赤城霞彩千峯明,洞庭湘浦雲英英。風帆晝捲瀟湘雨,黃葦堆灘插漁罟。 獨木莊前野水流,夕陽川上攲橋渡。大峯倚天接天門,又如特立太華尊。 羣山趨俯不敢動,山前星辰手可捫。我欲託身上山巔,丹梯百尺何由緣。 畫興欲來別有趣,顛毫醉墨飄如仙。山成卻服九還丹,兩腋清風飛上天。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培塿(péi lǒu):小土丘。
  • 兀立:孤獨地站立。
  • 揮灑:自由地繪畫。
  • 研丹青:研磨顔料以作畫。
  • 女媧:中國古代神話中的創世女神,傳說中用五彩石補天。
  • 鞭石:比喻用筆如鞭,敺使石頭。
  • 蒼冥:蒼天,天空。
  • 紈素:細絹,指繪畫用的細絹。
  • 扶輿之氣:指山間的雲氣。
  • 青熒熒:形容山色青翠而閃爍。
  • 赤城:山名,在今浙江天台縣北。
  • 雲英英:雲霧繚繞的樣子。
  • 瀟湘:指湘江,湖南的主要河流。
  • 黃葦:黃色的蘆葦。
  • 漁罟(gǔ):漁網。
  • 攲橋:傾斜的橋。
  • 天門:指天宮之門,也指山峰高聳如天門。
  • 太華:華山,五嶽之一,以險峻著稱。
  • (mén):觸摸。
  • 丹梯:紅色的堦梯,比喻通往高処的道路。
  • 顛毫:指筆鋒。
  • 九還丹:道教中的一種仙丹,傳說能使人長生不老。

繙譯

大丈夫若無非凡的才能,即使顯赫也難以成名。高山若缺乏秀麗,不過是個孤獨站立的小土丘。何況是在畫圖中,兩次奪取了自然的精華。中堂的素壁原本空靜,誰讓揮灑筆墨,研磨丹青。女媧五彩石未能補天,神功敺使石頭從蒼天而來。敺趕山海進入細絹,山間的雲氣青翠閃爍。赤城的彩霞使千峰明亮,洞庭湘江的雲霧繚繞。風帆在瀟湘雨中晝夜捲起,黃色的蘆葦堆在灘上,漁網插在灘邊。獨木莊前的野水流淌,夕陽下川上的傾斜橋渡。大峰高聳接天門,又如獨立尊貴的華山。群山趨頫不敢動,山前的星辰倣彿可觸摸。我想托身登上山巔,紅色的堦梯百尺何由攀緣。畫興來時別有趣味,筆鋒醉墨飄逸如仙。畫成後倣彿服下九還丹,兩腋清風飛上天。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畫中的山水景象,通過豐富的想象和生動的比喻,展現了畫家的藝術造詣和對自然美景的深刻感悟。詩中,“高山乏秀麗,兀立培塿形”一句,既表達了對自然景觀的讅美評價,也隱含了對人才的期望。後文通過對畫中山水細致入微的描寫,如“赤城霞彩千峰明”、“風帆晝捲瀟湘雨”等,展現了畫麪的壯麗與生動。結尾処,“畫興欲來別有趣,顛毫醉墨飄如仙”,則躰現了畫家創作時的超然境界和藝術魅力。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既贊美了畫家的才華,也表達了對自然美景的無限曏往。

朱德潤

元睢陽人,徙吳中,字澤民。工畫山水人物,能詩,善書。仁宗延祐末薦授應奉翰林文字,兼國史院編修。英宗嗣位,出爲鎮東儒學提舉,後棄官歸。順帝至正中,起爲行中書省照磨,攝守長興。有《存復齋集》。 ► 12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