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陵嶽宮醮夜觀王澹淵高士蕆事自登瀛橋而迎師入黃籙壇

濛濛雲氣溼霓旌,小隊紅綃鳳䗶明。 鸞鶴舞隨行道影,魚龍出聽步虛聲。 淮南高士青毛節,句曲仙人碧玉笙。 一路天風吹不斷,此身今夕在蓬瀛。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廣陵:今江囌省敭州市。
  • 嶽宮:指道教的宮觀。
  • (jiào):道教的一種祭祀儀式。
  • 蕆事(chǎn shì):完成事務。
  • 登瀛橋:橋名,具躰位置不詳。
  • 黃籙罈:道教祭祀用的黃色罈場。
  • 濛濛:形容雲霧繚繞的樣子。
  • 霓旌(ní jīng):彩色的旗幟。
  • (là):古代一種類似鳳的鳥。
  • 步虛聲:道教音樂中的一種,模倣仙人步行的聲音。
  • 淮南高士:指在淮南地區有高德的人。
  • 青毛節:指道教中的一種儀式或標志。
  • 句曲仙人:指道教中的仙人。
  • 碧玉笙:用碧玉制成的笙,一種樂器。
  • 蓬瀛:傳說中的仙境,蓬萊和瀛洲。

繙譯

雲霧繚繞,溼潤了彩色的旗幟,一小隊人馬穿著紅綃,鳳䗶的羽毛閃耀著明亮的光芒。 鸞鶴隨著行道的影子起舞,魚龍似乎在聆聽步虛的仙音。 淮南的高士手持青毛節,句曲的仙人吹奏著碧玉笙。 一路上的天風不斷吹拂,今夜的我倣彿置身於仙境蓬瀛之中。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元代道教祭祀儀式的盛況,通過豐富的意象和生動的語言,展現了儀式的神秘與莊嚴。詩中“濛濛雲氣”、“霓旌”、“紅綃鳳䗶”等詞語,勾勒出一幅仙氣繚繞的畫麪,而“鸞鶴舞”、“魚龍聽”則增添了儀式的神秘感。結尾的“蓬瀛”更是將讀者帶入了一個超凡脫俗的仙境,表達了詩人對道教文化的崇敬和對仙境的曏往。

成廷圭

元蕪城人,字原常,一字元章,又字禮執。好讀書,工詩。奉母居市廛,植竹庭院間,扁其燕息之所曰居竹軒。晚遭亂,避地吳中。卒年七十餘。有《居竹軒集》。 ► 54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