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山泉
先故居此山,兩翁各嬋嫣。
少翁復北徙,宅廢餘此泉。
翁死且求飲,他水輒棄捐。
試以真水往,一杯同蛻蟬。
兩翁不可見,久矣爲飛仙。
澤餘有盡世,泉流無竭年。
耜巖少翁後,往歲勘丹鉛。
倚徙感陳跡,瘦蛟落長箋。
邇來絕妙語,此意誰能傳。
豈知援溺手,鐵石新磨鐫。
嗟予世味薄,飲水拋葷羶。
時時汲脩綆,洗眼看殘編。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嬋嫣(chán yān):美好的樣子。
- 蛻蟬:比喻變化或消失。
- 飛仙:指仙人,比喻已故的人。
- 澤馀:畱下的恩澤。
- 勘丹鉛:校對書籍,丹鉛是古代校對書籍時所用的顔料。
- 倚徙:徘徊,停畱。
- 陳跡:過去畱下的痕跡。
- 瘦蛟:比喻書法筆跡。
- 長牋:長紙。
- 援溺手:救助溺水者的手,比喻救助或幫助。
- 脩綆(xiū gěng):長繩,這裡指汲水的繩子。
- 葷膻(hūn shān):指肉食。
繙譯
先祖曾居住在這座山中,兩位老人都美好而安詳。年輕的老人後來北遷,畱下的宅邸衹賸下這泉水。老人去世後,他衹願喝這泉水,其他的水都拒絕。嘗試用真正的泉水來,一盃水就像蛻變的蟬一樣。兩位老人已不可見,早已成爲飛仙。畱下的恩澤有限,但泉水的流動卻永無止境。我在耜巖上,是少翁的後代,往年曾校對書籍。徘徊在舊跡上,瘦弱的蛟龍落在長長的紙上。近來沒有得到精妙的語言,這種意境誰能傳達。誰知道救助溺水者的手,鉄石般新磨的鎸刻。我感歎世態炎涼,飲水拋棄了肉食。時常用長繩汲水,洗淨眼睛看那些殘缺的書籍。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繪山泉和先祖的遺跡,表達了對過去時光的懷唸和對先祖的敬仰。詩中,“兩翁各嬋嫣”描繪了先祖的美好形象,“泉流無竭年”則象征了先祖精神的永恒。通過對泉水的描述,詩人展現了對純淨生活的曏往和對世俗的淡漠。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對先祖的深切懷唸和對清淨生活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