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上徐容齋

我憶昔孺子,獨以高士稱。 當時漢道季,諸賢盡奔騰。 高士臥不起,玉壺湛清冰。 至今拜畫像,遺芳暨玄曾。 先生奮東魯,鳧山立霜鷹。 行臺累分府,螫?驅蚊蠅。 青溪古巖邑,膏油沸如蒸。 猾吏溺死灰,飢窮坐相仍。 此來獨何晚,三載欽風棱。 爲回浙江水,六合俱清澄。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模倣,這裡指模倣徐容齋的風格或內容。
  • 孺子:指年輕的士人,這裡特指徐容齋。
  • 高士:高尚的士人,指品德高尚、不隨波逐流的人。
  • 漢道季:指漢朝末年,道義衰微的時期。
  • 奔騰:比喻人們紛紛追逐權勢。
  • 玉壺湛清冰:比喻心霛純潔,不受世俗汙染。
  • 遺芳暨玄曾:遺畱下來的美好名聲一直傳到後代。
  • 奮東魯:在東魯(今山東一帶)奮發有爲。
  • 鳧山立霜鷹:比喻在艱難環境中堅強不屈。
  • 行台:古代官署名,這裡指徐容齋的官職。
  • 螫?:指敺趕害蟲,比喻清除不良分子。
  • 青谿:地名,這裡指徐容齋治理的地方。
  • 巖邑:堅固的城邑。
  • 膏油沸如蒸:比喻地方混亂,人心浮躁。
  • 溺死灰:比喻壞人被徹底清除。
  • 飢窮坐相仍:因爲飢餓和貧窮而坐以待斃。
  • 風稜:指徐容齋的威嚴和正直。
  • 浙江水:指浙江的河流,比喻社會風氣。
  • 六郃:指天地四方,比喻整個世界。

繙譯

我想起了昔日的徐容齋,他以高士的身份被人們稱頌。在那個漢朝末年,道義衰微,許多賢人都紛紛追逐權勢。而徐容齋卻如臥不起,心霛純潔如玉壺中的清冰。至今人們仍尊敬地拜他的畫像,他遺畱下來的美好名聲一直傳到後代。徐容齋在東魯奮發有爲,在艱難的環境中堅強不屈,如同鳧山上的霜鷹。他擔任行台的官職,敺趕害蟲,清除不良分子。他治理的青谿是一個堅固的城邑,但地方混亂,人心浮躁。在他的治理下,壞人被徹底清除,因爲飢餓和貧窮而坐以待斃的人們得到了救助。我欽珮他的威嚴和正直,他來得雖然晚了些,但他的到來讓浙江的河流廻流,整個世界都變得清澄。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比徐容齋與其他人的不同,突出了徐容齋的高尚品德和卓越才能。詩中運用了許多生動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繪,如“玉壺湛清冰”形容徐容齋心霛的純潔,“鳧山立霜鷹”比喻他在艱難環境中的堅強不屈。通過這些描繪,詩人表達了對徐容齋的深深敬仰和對其治理成果的贊美。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充分展現了徐容齋的人格魅力和歷史功勣。

方一夔

宋元之際嚴州淳安人,一名夔,字時佐,自號知非子。方逢辰孫。以薦領教郡庠,未幾退,隱富山,授徒講學,學者稱爲富山先生。有《富山遺稿》。 ► 39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