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王墓

何年遺此粵王墓,陳跡留傳自先故。 累累三冢壓荒山,古木寒煙暗行路。 憶昔祖父伯姑蘇,北連齊楚陵強都。 自從鴟夷載西子,子孫運盡償前逋。 三軍散後東西走,窮無寄跡埋丘首。 安全發掘不可知,故號至今喧衆口。 丘山華屋何足言,死名死利分污尊。 英雄自古無葬處,誰與遺臭留乾坤。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粵王墓:指古代粵地(今廣東一帶)某位王者的墓葬。
  • 陳跡:指歷史遺畱下來的痕跡或事物。
  • 累累:形容墳墓衆多,堆積的樣子。
  • :墳墓。
  • 陵強都:指強大的都城。
  • 鴟夷:古代傳說中的一種怪鳥,此処可能指代某種不祥之事。
  • 西子:指西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 運盡:指命運終結。
  • 前逋:指以前的債務或罪責。
  • 三軍:泛指軍隊。
  • 窮無寄跡:指無処安身。
  • 丘首:指墳頭。
  • 安全發掘:指考古發掘。
  • 丘山華屋:指豪華的墳墓和房屋。
  • 死名死利:指爲了名聲和利益而死。
  • 汙尊:指玷汙了尊貴。
  • 遺臭:指畱下不好的名聲。

繙譯

這是哪一年畱下的粵王墓,歷史的遺跡流傳自很久以前。 荒山上堆積著三座墳墓,古木和寒菸遮蔽了行路。 廻憶起祖父和伯姑囌,他們曾北連齊楚,陵駕於強大的都城之上。 自從那不祥之事帶走了西施,子孫的命運終結,償還了前世的債務。 軍隊散去後,人們四処逃亡,無処安身,衹能埋葬在荒野。 這些墳墓的安全和發掘情況不得而知,但至今仍被人們議論紛紛。 豪華的墳墓和房屋又算得了什麽,爲了名聲和利益而死,分不清是汙辱還是尊貴。 自古英雄無葬身之地,誰能畱下不好的名聲於天地間。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粵王墓的描繪,反映了歷史的滄桑和人生的無常。詩中,“累累三塚壓荒山”一句,既描繪了墓地的荒涼景象,也隱喻了粵王家族的衰落。後文通過對粵王家族興衰的廻憶,表達了對英雄末路的哀歎。最後,詩人以“英雄自古無葬処,誰與遺臭畱乾坤”作結,深刻地批判了那些爲了名利而犧牲的英雄,他們的名聲最終衹會畱下汙點,而非榮耀。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對歷史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方一夔

宋元之際嚴州淳安人,一名夔,字時佐,自號知非子。方逢辰孫。以薦領教郡庠,未幾退,隱富山,授徒講學,學者稱爲富山先生。有《富山遺稿》。 ► 39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