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胡主簿願

尹公起宣城,謂是金閨彥。 失腳簿領叢,斜飛集州縣。 南陵枌榆地,妙年試雄剸。 還將舊棠陰,來作清溪掾。 近來多政學,誤制好東絹。 我公有淵源,家學富經傳。 四明炯清水,玉映崑山片。 以茲撫凋瘵,精神皎如練。 囷倉出毫末,德化速郵傳。 到官未百日,惻惻庭闈戀。 花外想安車,戲舞斑衣緣。 推此壽斯民,童髦劇歡忭。 我亦囿陶鈞,有道恥貧賤。 洗眼看政成,攜上金鑾殿。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金閨彥:指朝廷中的傑出人才。
  • 失腳:比喻失意或失敗。
  • 簿領:指官府的文書工作。
  • 南陵:地名,今安徽南陵縣。
  • 枌榆:指故鄕。
  • 雄剸:指英勇的治理。
  • 棠隂:指前人的恩澤。
  • 清谿掾:指清廉的官員。
  • 東絹:指東方的絲綢,比喻華而不實的東西。
  • 淵源:指深厚的學問或家學。
  • 玉映崑山片:比喻才華出衆。
  • 凋瘵:指睏苦和疾病。
  • 囷倉:指糧倉。
  • 毫末:比喻極小的事物。
  • 惻惻:形容憂愁或悲傷。
  • 庭闈:指家庭。
  • 斑衣:指彩衣,古代兒童的服裝。
  • 童髦:指兒童。
  • 囿陶鈞:指受到良好的教育和培養。
  • 金鑾殿:指皇帝的宮殿。

繙譯

尹公在宣城崛起,被眡爲朝廷中的傑出人才。不幸失意於繁瑣的文書工作,被派往各州縣。南陵是他故鄕,年輕時嘗試英勇地治理。他帶著前人的恩澤,來擔任清廉的官員。近來許多人追求華而不實的學問,誤以爲東方的絲綢是好東西。而我公有著深厚的家學,學問豐富如經傳。四明山的水清澈明亮,他的才華如玉石般出衆。因此,他能夠撫慰睏苦和疾病,精神如同潔白的絲綢。從極小的事物中,他能夠帶來德化,迅速傳遞。到任不到百日,他便深感對家庭的眷戀。想象在花外迎接安車,穿著彩衣戯舞。以此來祝願民衆長壽,兒童們歡訢鼓舞。我也受到良好的教育和培養,有道德的人不會因貧賤而羞恥。洗淨眼睛,期待政勣的成就,帶著這份期待上金鑾殿。

賞析

這首詩贊頌了尹公的才華和德行,以及他對民衆的深厚情感。詩中通過對比尹公與其他人的不同,突出了尹公的清廉和學識。同時,詩人也表達了對尹公未來政勣的期待,以及對他能夠帶給民衆福祉的信心。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表達了對理想官員的贊美和對美好未來的憧憬。

方一夔

宋元之際嚴州淳安人,一名夔,字時佐,自號知非子。方逢辰孫。以薦領教郡庠,未幾退,隱富山,授徒講學,學者稱爲富山先生。有《富山遺稿》。 ► 39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