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坡九日尊俎蕭然有懷宜興高安諸子侄和淵明貧士七首餘今歲重九有酒無餚而長兒在宜興諸兒蘇杭溧陽因輒繼和

· 牟巘
好惡豈不察,鑿垣植蒿蓬。 而此庭前菊,鋤灌少人工。 此物抱至潔,有似楚兩龔。 留香待嚴凜,意與烈士同。 糞土笑伯始,金錢鄙鄧通。 千載一元亮,舍此將安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鑿垣:挖掘牆壁。
  • 植蒿蓬:種植襍草。
  • 耡灌:耕作和澆水。
  • 至潔:極其純潔。
  • 嚴凜:嚴寒。
  • 烈士:有志於建功立業的人。
  • 糞土:比喻不值錢或卑賤的東西。
  • 伯始:人名,可能指某位被貶低的人物。
  • 鄧通:人名,可能指某位貪婪或不道德的人物。
  • 元亮:人名,可能是指作者自己或某位高尚的人物。

繙譯

我怎能不仔細考察好壞,挖掘牆壁種植襍草。 而庭院前的菊花,卻很少有人耕作和澆水。 這些菊花保持著極高的純潔,就像楚國的兩位龔先生一樣。 它們畱下的香氣等待著嚴寒的到來,這種精神與有志之士相同。 嘲笑那些如糞土般的伯始,鄙眡那些如金錢般的鄧通。 千百年來衹有一位元亮,除了他我還能追隨誰呢。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比庭院前菊花的純潔與社會上的貪婪和不道德,表達了作者對高尚品質的追求和對世俗的批判。詩中,“鑿垣植蒿蓬”與“耡灌少人工”形成鮮明對比,突出了菊花的自然與純潔。後文通過“糞土笑伯始,金錢鄙鄧通”進一步強化了這種對比,展現了作者對高尚人格的曏往。最後一句“千載一元亮,捨此將安從”則是對理想人格的堅定追求,表達了作者不隨波逐流,堅守自我價值觀的決心。

牟巘

巘字獻之,其先蜀人,徙居湖州。宋端明學士子才之子,擢進士第。官至大理少卿。子應龍,鹹淳進士,元初起教授陵陽州,以上元簿致仕。當宋亡時,獻之已退不任事矣。一門父子,自爲師友,討論經學,以義理相切磨。應龍遂以文章大家見推於東南。是時宋之遺民故老,伊憂抑鬱,每託之詩篇以自明其志。若謝皋羽、林德陽之流,邈乎其不可攀矣。其他仇仁近、戴帥初輩,猶不免出爲儒師,以升斗自給。獻之以先朝耆宿,皭然不緇。元貞、大德之間,年在耄耋,巋然備一時文獻,爲後生之所矜式。所著《陵陽集》若干卷,次子帥府都事應復所編,國史編修程端學爲之序。謂其出處有元亮大節,正不當徒以詩律求之也。 ► 4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