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崔元初秋日舒懷感時敘舊情見乎辭

淮南入幕皆名士,邊土從軍總貴遊。 萬里又勞丞相出,九重獨使聖君憂。 禾生異畝虛佔鬥,木落空江欲變秋。 召伯埭前聽報捷,高郵城外解通舟。
拼音

所属合集

#七月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淮南:地名,今安徽省淮河以南地區。
  • 入幕:指進入官府任職。
  • 名士:有名望的士人。
  • 邊土:邊疆地區。
  • 從軍:參軍。
  • 貴遊:指貴族子弟。
  • 丞相:古代官職,相當於總理。
  • 九重:指皇帝,因古代認爲天有九重,皇帝爲天子,故稱。
  • 聖君:對皇帝的尊稱。
  • 異畝:指田地中生長異常的禾苗。
  • 佔鬥:古代占卜的一種方式,用以預測吉凶。
  • 木落:樹葉落下,指秋天。
  • 空江:空曠的江面。
  • 變秋:進入秋天。
  • 召伯埭:地名,古代水利工程,位於今江蘇省高郵市。
  • 報捷:報告勝利的消息。
  • 高郵城:地名,今江蘇省高郵市。
  • 解通舟:指解除水路的封鎖,船隻可以通行。

翻譯

淮南的官府中都是名士,邊疆的軍隊裏多是貴族子弟。 丞相再次出征萬里之外,讓皇帝獨自憂慮九重天。 田中禾苗異常生長,卻無法佔卜吉兇, 樹葉落下,空曠的江面預示着秋天的到來。 在召伯埭前聽到勝利的消息, 高郵城外,水路封鎖解除,船隻得以通行。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淮南地區的官府景象和邊疆的軍事情況,通過對比名士與貴族子弟的不同境遇,反映了社會的階層差異。詩中「丞相出」與「聖君憂」形成鮮明對比,揭示了國家大事的沉重與皇帝的孤獨。後兩句通過對自然景象的描寫,隱喻了時局的變遷與人們的期待。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時局的深刻關注和對未來的美好期盼。

成廷圭

元蕪城人,字原常,一字元章,又字禮執。好讀書,工詩。奉母居市廛,植竹庭院間,扁其燕息之所曰居竹軒。晚遭亂,避地吳中。卒年七十餘。有《居竹軒集》。 ► 54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