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正戊戌九日感懷賦

· 葉顒
謾多憂思繞東籬,舉目江山異昔時。 落日邊城悲鼓角,西風天地動旌旗。 荒村亂後愁無酒,野老胸中喜有詩。 風景不同人事別,菊花何必上寒枝。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至正戊戌:指元朝至正十八年(1358年)。
  • 謾多:徒然多。
  • 東籬:指種菊的地方,也泛指田園。
  • 邊城:邊境的城市。
  • 旌旗:旗幟的總稱。
  • 野老:鄉村的老人。
  • 寒枝:寒冷季節的樹枝,這裏可能指菊花通常在秋季開放,而秋季常被認爲是寒冷的季節。

翻譯

徒然有許多憂思圍繞着東籬,舉目所見的江山已與往昔不同。 落日下的邊城傳來悲傷的鼓角聲,西風中天地間旌旗飄動。 荒涼的村落經過戰亂後,令人愁苦的是沒有酒可飲,但鄉村的老人們心中卻喜悅有詩可作。 風景與人事都已不同,菊花何必非要開在寒冷的枝頭。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作者在至正戊戌年九日時的感慨。詩中,「謾多憂思繞東籬」一句,即展現了作者內心的憂愁與無奈。通過對比「舉目江山異昔時」,凸顯了時代的變遷與個人的感傷。後兩句通過對邊城、旌旗的描繪,進一步以景抒情,表達了對戰亂的悲嘆。最後兩句則通過荒村無酒與野老有詩的對比,以及對菊花開放時節的思考,反映了作者對現實的不滿與對美好事物的嚮往。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作者對時代變遷的深刻感受。

葉顒

元明間金華府金華人,字景南,一字伯愷,自號雲?天民。元末隱居不出,至正中自刻其詩,名《樵雲獨唱》。入明,舉進士,官行人司副。後免官家居,授徒甚衆。 ► 57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