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臥窮廬時詠靜修仙翁和陶詩以自適輒效其體和詠貧士七篇非敢追述前賢聊以遣興云爾

· 安熙
士生三季後,倀倀渺何依? 空餘身後名,炯炯留清暉。 自古有商顏,冥鴻快高飛。 白雲在空谷,哀歌嘆安歸。 雖無首陽薇,紫芝足療飢。 九原不可作,撫己良可悲。
拼音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三季:指夏、商、週三代。
  • 倀倀:迷茫不知所措的樣子。
  • :遙遠,不可及。
  • 炯炯:明亮的樣子。
  • 清暉:清亮的光輝,比喻美好的名聲或品德。
  • 商顏:古代地名,這裏指商山,傳說中的隱士居所。
  • 冥鴻:高飛的鴻雁,比喻高遠的志向或隱逸的人。
  • 首陽薇:指伯夷、叔齊在首陽山采薇而食,比喻清高的生活態度。
  • 紫芝:一種菌類,傳說中仙人食用之物,這裏比喻隱士的生活。
  • 九原:指九泉之下,即陰間。
  • 撫己:自我安慰。

翻譯

士人生於三代之後,迷茫不知所依。 留下的名聲雖遠,卻如清亮的光輝。 自古商山有隱士,如高飛的鴻雁。 白雲飄蕩在空谷,哀歌嘆息何處歸。 雖然沒有首陽山的薇草,紫芝足以療飢。 九泉之下不可復生,自我安慰實在可悲。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古代隱士生活的嚮往和對現實世界的無奈。詩中,「士生三季後,倀倀渺何依」描繪了士人在歷史長河中的迷茫與無助,而「空餘身後名,炯炯留清暉」則表達了對身後名聲的珍視。通過「商顏」、「冥鴻」等意象,詩人讚美了隱士的高潔與超脫,同時「白雲在空谷,哀歌嘆安歸」則透露出對隱逸生活的渴望與對現實的不滿。最後,「九原不可作,撫己良可悲」深刻反映了詩人對生死的感慨和對現實的無奈。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對現實的深刻反思。

安熙

元真定藁城人,字敬仲,號默庵。性至孝。既承家學,又私淑劉因之學。其學一以聖賢爲師。不屑仕進,家居教授,四方之來學者,多所成就。有《默庵集》。 ► 7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