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龍十詠龍耳峯
作聖有奇功,誰知在蒙養。
宣尼贊周經,妙旨存彖象。
千年紫陽翁,人文再宣朗。
工夫益精密,爲我重指掌。
迂愚抑何幸,久矣絕羣想。
果行復育德,服膺未雲爽。
茲焉得佳名,悠然愜幽賞。
時至一濯纓,無言道心長。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蒙養:指啓蒙教育,培養。
- 宣尼:指孔子,名丘,字仲尼。
- 周經:指《周易》。
- 彖象:《周易》中的兩種卦辭,彖辭解釋卦的整體意義,象辭解釋卦的象徵意義。
- 紫陽翁:指朱熹,南宋理學家,號紫陽。
- 彖象:《周易》中的兩種卦辭,彖辭解釋卦的整體意義,象辭解釋卦的象徵意義。
- 指掌:比喻事情的容易或對事情的熟悉瞭解。
- 迂愚:自謙之詞,指自己愚鈍。
- 絕羣想:斷絕了與世俗的聯繫,超脫世俗的思緒。
- 果行:果斷的行動。
- 育德:培養德行。
- 服膺:衷心信服。
- 濯纓:洗滌帽帶,比喻超脫世俗,保持高潔。
- 道心:指對道的理解和追求。
翻譯
在啓蒙教育中成就聖人,有誰知道其中的奇妙功績。孔子讚頌《周易》,其妙旨蘊含在彖象之中。千年之後,朱熹再次闡明瞭人文精神。他的工夫更加精密,爲我們重新指明瞭方向。我這個愚鈍之人多麼幸運,久已斷絕了世俗的思緒。果斷行動並培養德行,衷心信服未曾有絲毫懈怠。此地得到了美好的名字,我悠然自得地欣賞着幽靜的景緻。適時地洗滌帽帶,不言而喻,我的道心在不斷增長,。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對啓蒙教育和經典學習的重視,以及對朱熹學術成就的讚揚。詩中,「蒙養」、「宣尼贊周經」等詞句體現了對傳統文化的尊重和對知識傳承的推崇。同時,通過「紫陽翁」、「指掌」等詞語,詩人表達了對朱熹學術貢獻的欽佩。最後,「濯纓」、「道心長」等詞句則抒發了詩人超脫世俗、追求高潔的精神境界。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對學問和道德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