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登德清譙樓

萬馬擁貔貅,暮登城上樓。 哀笳風送客,長劍月臨幬。 閫外分邊計,燈前借箸籌。 二城如可復,江面更何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貔貅(pí xiū):古代傳說中的神獸,常用來比喻勇猛的軍隊。
  • 哀笳:悲傷的笳聲,笳是古代的一種樂器。
  • (chóu):帳幕,這裡指軍帳。
  • 閫外:指城門之外,比喻邊疆或戰場。
  • 借箸籌:借用筷子來計算,比喻策劃或籌謀。
  • 二城:指兩座城池。

繙譯

傍晚時分,我登上德清的城樓,眼前是萬馬奔騰,勇猛的軍隊如同神獸貔貅。風中傳來悲傷的笳聲,似乎在送別遠行的客人,而長劍在月光下映照著軍帳。在城門之外,我們分頭策劃邊疆的戰事,在燈火前用筷子計算著策略。如果能收複那兩座城池,江麪上的防禦就更無憂了。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傍晚登上城樓時的所見所感。詩中,“萬馬擁貔貅”一句,以神獸比喻勇猛的軍隊,形象生動,氣勢磅礴。後文通過“哀笳”、“長劍”等意象,營造出一種邊疆戰事的緊張氛圍。最後兩句表達了詩人對邊疆戰事的關切和對勝利的期盼,展現了詩人的愛國情懷和戰略眼光。

朱德潤

元睢陽人,徙吳中,字澤民。工畫山水人物,能詩,善書。仁宗延祐末薦授應奉翰林文字,兼國史院編修。英宗嗣位,出爲鎮東儒學提舉,後棄官歸。順帝至正中,起爲行中書省照磨,攝守長興。有《存復齋集》。 ► 12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