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君寶宣慰別三十五年矣末由再晤近張倩仲實轉似西湖詩圖乃知吟嘯湖山之樂輒爲五詩奉答
平生知舊一李友,別後長關白板扉。
偶有客來孤鶴起,也無人覺小舟歸。
盡渠俗子頻相惱,只恐仙禽未肯飛。
莫笑爨琴並煮鶴,醉眠林下兩忘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趙君寶宣慰:人名,趙君寶,曾任宣慰使。
- 別三十五年矣:分別已經三十五年。
- 末由再晤:沒有機會再次見面。
- 張倩仲實:人名,可能是趙君寶的朋友。
- 轉似西湖詩圖:轉達了關於西湖的詩和圖。
- 吟嘯湖山之樂:在湖山間吟詠歌唱的樂趣。
- 平生知舊:一生中的老朋友。
- 一李友:一位姓李的朋友。
- 白板扉:簡陋的門。
- 偶有客來孤鶴起:偶爾有客人來訪,孤鶴驚起。
- 也無人覺小舟歸:也沒有人注意到小舟歸來。
- 盡渠俗子頻相惱:儘管世俗之人頻繁打擾。
- 只恐仙禽未肯飛:只擔心仙禽(指孤鶴)不願飛走。
- 莫笑爨琴並煮鶴:不要嘲笑我焚琴煮鶴(指不拘小節,不拘禮節的行爲)。
- 醉眠林下兩忘機:醉酒後在林下睡覺,忘卻了世俗的機巧。
翻譯
我一生中的老朋友,一位姓李的知己,自從分別後,他的門總是緊閉。偶爾有客人來訪,驚起了孤獨的鶴,也沒有人注意到小舟悄悄歸來。儘管世俗之人頻繁打擾,我只擔心那仙鶴不願飛走。請不要嘲笑我焚琴煮鶴的放浪行爲,我醉酒後在林下睡覺,忘卻了世俗的機巧。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詩人對舊友的懷念以及對隱逸生活的嚮往。詩中通過「白板扉」、「孤鶴起」、「小舟歸」等意象,描繪了一幅寧靜而超脫的隱居圖景。詩人不懼世俗的打擾,只願與自然和諧共處,體現了其淡泊名利、追求心靈自由的高潔情操。末句「醉眠林下兩忘機」更是以醉意朦朧的狀態,表達了詩人對世俗紛擾的超然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