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陸起潛皆山樓

· 牟巘
醉翁朝暮四時景,誰遣描摹入此圖。 喚作皆山真個是,攜來到處與之俱。 也曾佳客相陪否,亦有清泉可釀無。 更喜一般僧侶舊,高樓百尺俯塵區。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醉翁:指歐陽修,其自號醉翁,有《醉翁亭記》。
  • 朝暮四時景:指一天中的早晚和四季的景色。
  • 描摹:描繪,摹寫。
  • 皆山:指樓名,意爲四面環山。
  • 與之俱:與之一起。
  • 佳客:好的客人。
  • 清泉:清澈的泉水。
  • :釀造酒。
  • 僧侶:和尚。
  • 塵區:塵世,指人間。

翻譯

歐陽修朝夕欣賞的四時美景,是誰將其描繪入這幅畫中。 稱其爲皆山樓真是恰當,無論帶到何處都與之相隨。 是否也曾有佳客相伴,是否有清澈的泉水可供釀酒。 更令人欣喜的是,這裏有舊識的僧侶,百尺高樓俯瞰塵世。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皆山樓的描繪,展現了樓中朝暮四時景色的美麗,以及樓與周圍環境的和諧共存。詩中提到醉翁歐陽修,暗示了樓中景色的雅緻與文人墨客的情懷相契合。後文提及佳客、清泉、僧侶,增添了樓中生活的詩意與寧靜。結尾的「高樓百尺俯塵區」則表達了超脫塵世、俯瞰衆生的豁達情懷。

牟巘

巘字獻之,其先蜀人,徙居湖州。宋端明學士子才之子,擢進士第。官至大理少卿。子應龍,鹹淳進士,元初起教授陵陽州,以上元簿致仕。當宋亡時,獻之已退不任事矣。一門父子,自爲師友,討論經學,以義理相切磨。應龍遂以文章大家見推於東南。是時宋之遺民故老,伊憂抑鬱,每託之詩篇以自明其志。若謝皋羽、林德陽之流,邈乎其不可攀矣。其他仇仁近、戴帥初輩,猶不免出爲儒師,以升斗自給。獻之以先朝耆宿,皭然不緇。元貞、大德之間,年在耄耋,巋然備一時文獻,爲後生之所矜式。所著《陵陽集》若干卷,次子帥府都事應復所編,國史編修程端學爲之序。謂其出處有元亮大節,正不當徒以詩律求之也。 ► 4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