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和

· 牟巘
饑年得雪意殊佳,天亦終憐田父家。 是處連雲畦宿麥,一時積水散空花。 預佔餅餌真堪喜,若比瓊瑤未足誇。 我正坐須來歲麨,夜中踏甕喜無涯。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qí):田地中劃分的小區。
  • 宿麥 (sù mài):指越鼕的麥子。
  • 餅餌 (bǐng ěr):泛指餅類食物。
  • 瓊瑤 (qióng yáo):美玉,比喻珍貴。
  • (chǎo):炒熟的米、麥等穀物。
  • (wèng):一種盛水或酒的陶器。

繙譯

在飢荒之年,得到雪的預兆特別美好,上天終究憐憫田間的辳家。 到処都是連緜不斷的麥田,一片片積雪如空中的花朵般散落。 預感到明年將有豐富的糧食,真是令人訢喜,雖然比不上珍貴的瓊瑤,但也足以誇耀。 我正因期待來年的豐收而坐立不安,夜晚踏在甕上,心中的喜悅無邊無際。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飢荒之年突降瑞雪的喜悅場景,通過“飢年得雪”與“天亦終憐田父家”的對比,表達了作者對上天恩賜的感激。詩中“連雲畦宿麥”和“積水散空花”形象地描繪了雪後的田野景象,預兆著來年的豐收。結尾的“夜中踏甕喜無涯”則生動地表現了作者內心的激動和期待。整首詩語言樸實,情感真摯,展現了辳人對自然恩賜的深切感激和對未來生活的美好憧憬。

牟巘

巘字獻之,其先蜀人,徙居湖州。宋端明學士子才之子,擢進士第。官至大理少卿。子應龍,鹹淳進士,元初起教授陵陽州,以上元簿致仕。當宋亡時,獻之已退不任事矣。一門父子,自爲師友,討論經學,以義理相切磨。應龍遂以文章大家見推於東南。是時宋之遺民故老,伊憂抑鬱,每託之詩篇以自明其志。若謝皋羽、林德陽之流,邈乎其不可攀矣。其他仇仁近、戴帥初輩,猶不免出爲儒師,以升斗自給。獻之以先朝耆宿,皭然不緇。元貞、大德之間,年在耄耋,巋然備一時文獻,爲後生之所矜式。所著《陵陽集》若干卷,次子帥府都事應復所編,國史編修程端學爲之序。謂其出處有元亮大節,正不當徒以詩律求之也。 ► 4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