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師恩贈衆道友

神仙縹緲太虛私。世俗無由得見之。幸遇門庭開教化,臨逢齋醮莫推辭。 擔家造孽常終日,作福治心只暫時。更到時來心不謹,終身何以報恩慈。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縹緲(piāo miǎo):形容隱隱約約,若有若無。
  • 太虛:指天空,也泛指宇宙。
  • :此處指難以觸及的、私密的。
  • 門庭:指道觀或道教的場所。
  • 教化:教育和感化。
  • 齋醮(zhāi jiào):道教的祭祀儀式。
  • 擔家:承擔家庭責任。
  • 造孽:做壞事,造下罪孽。
  • 治心:修養心性。
  • 時來:指機會到來。
  • 不謹:不謹慎,不慎重。
  • 恩慈:恩惠和慈愛。

翻譯

神仙如同縹緲的太虛,難以在世俗中見到。幸運地遇到道教的門庭開放,進行教化,當遇到齋醮儀式時,不要推辭參與。承擔家庭責任,終日可能造下罪孽,而修心養性只是短暫的。如果機會來臨時,心不謹慎,那麼終身又怎能報答恩惠和慈愛呢?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作者對道教教義的推崇以及對修行的重視。詩中,「神仙縹緲太虛私」描繪了神仙的超凡脫俗,而「幸遇門庭開教化」則體現了作者對道教教化的感激之情。後兩句強調了修行的重要性,提醒人們在日常生活中要謹慎行事,以免錯失修行的機會,無法報答恩慈。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作者對道教信仰的虔誠和對修行的深刻理解。

丘處機

丘處機

金登州棲霞人,字通密,號長春子。十九歲出家,爲重陽真人王哲弟子,全真道教七真之一。金大定間,居磻溪、隴州等地,結交士人,曾應金世宗召至中都。後仍還居棲霞山中。成吉思汗十四年,應召率弟子李志常等西行。見成吉思汗於西域雪山。問長生之道,則告以清心寡慾爲要,並以天道好生爲言。賜爵大宗師,掌管天下道教。十八年東還。在燕以璽書釋奴爲良達二三萬人。弟子李志常撰《長春真人西遊記》,述其事甚詳。有《磻溪集》、《鳴道集》、《大丹直指》等。 ► 2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