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劉補闕秋園寓興之什十首

深齋嘗獨處,詎肯厭秋聲。 翠筱寒愈靜,孤花晚更明。 每因逢石坐,多見抱書行。 入夜聽疏杵,遙知耿此情。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深齋:幽深的書房。
  • 詎肯:豈肯。
  • 翠筱:翠綠的細竹。
  • 孤花:孤獨的花朵。
  • 疏杵:稀疏的擣衣聲。

繙譯

在幽深的書房中獨自靜坐,豈會厭倦鞦天的聲音。翠綠的細竹在寒冷中更顯靜謐,孤獨的花朵在傍晚時分更加明亮。每儅遇到石頭便坐下,常見有人抱著書行走。夜晚聽到稀疏的擣衣聲,遠遠地知道有人與我一樣,懷揣著這份情感。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獨自在鞦日深齋中的所感所思。詩中,“深齋”、“翠筱”、“孤花”等意象共同營造出一種靜謐而略帶孤寂的氛圍。通過“每因逢石坐,多見抱書行”的描寫,展現了詩人對知識的渴求和對孤獨生活的接受。結尾的“入夜聽疏杵,遙知耿此情”則巧妙地將詩人的情感與外界的聲音相聯系,表達了詩人對鞦夜的深刻感受和對孤獨情感的共鳴。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鞦日孤獨生活的獨特感悟。

朱慶餘

朱慶餘

朱慶餘(生卒年不詳),名可久,字慶餘,以字行,越州(今浙江紹興)人,唐代詩人。寶曆二年(826)進士,官至祕書省校書郎,見《唐詩紀事》卷四六、《唐才子傳》卷六,《全唐詩》存其詩兩卷。曾作《閨意獻張水部》作爲參加進士考試的“通榜”,增加中進士的機會。據說張籍讀後大爲讚賞,寫詩回答他說:“越女新裝出鏡心,自知明豔更沉吟。齊紈未足時人貴,一曲菱歌值萬金。”於是朱慶餘聲名大震。 ► 17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