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薛戴

· 李端
曉霧忽爲霜,寒蟬還罷響。 行人在長道,日暮多歸想。 射策本何功,名登絳帳中。 遂矜丘室重,不料阮途窮。 交結慚時輩,龍鍾似老翁。 機非鄙夫正,懶是平生性。 欹枕鴻雁高,閉關花葯盛。 廚煙當雨絕,階竹連窗暝。 欲賦苦飢行,無如消渴病。 舊業歷胡塵,荒原少四鄰。 田園空有處,兄弟未成人。 毛義心長苦,袁安家轉貧。 今呈胸臆事,當爲淚沾巾。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射策:古代考試取士的方法之一,通過射箭來選拔人才。
  • 絳帳:紅色的帳幕,指官府或學府。
  • 丘室:指學者的居所。
  • 阮途窮:比喻處境艱難,沒有出路。
  • 龍鍾:形容行動不靈活,老態龍鍾。
  • 欹枕:斜靠在枕頭上。
  • 鴻雁:大雁,常用來比喻書信或傳遞消息的人。
  • 閉關:閉門不出。
  • 花葯:花草和藥物。
  • 階竹:臺階旁的竹子。
  • 連窗暝:窗戶緊閉,室內昏暗。
  • 胡塵:指戰亂。
  • 毛義:毛遂自薦的義士。
  • 袁安:東漢末年名士,家境貧寒。

翻譯

早晨的霧氣忽然凝結成霜,寒蟬也停止了鳴叫。行人在漫長的道路上,日暮時分多有歸家的念頭。通過射箭考試本無多大功勞,卻意外名登官府之中。於是自誇學者的居所重要,卻沒想到處境如此艱難。與時人交往感到慚愧,行動遲緩如同老翁。機智不是鄙人的常態,懶散卻是平生的習性。斜靠在枕頭上,高飛的大雁,閉門不出的日子裏,花草和藥物茂盛。廚房的煙霧在雨中消散,臺階旁的竹子與緊閉的窗戶一同昏暗。想要寫一首苦於飢餓的詩,卻不如消渴病那般真實。舊時的家園歷經戰亂,荒原上少有鄰居。田園雖有空地,但兄弟尚未成人。毛義的心中充滿苦楚,袁安的家境越發貧寒。如今表達內心的憂愁,應當淚溼衣巾。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士人在動盪時局中的無奈與憂愁。詩中通過對自然景象的描寫,如「曉霧忽爲霜」、「日暮多歸想」,反映了詩人內心的孤寂與對歸家的渴望。詩人的自嘲與對時局的感慨交織,如「射策本何功」、「不料阮途窮」,表達了對個人命運的無奈和對社會現實的深刻認識。最後,詩人以毛義和袁安的典故,抒發了對家國命運的關切和對個人境遇的悲嘆,情感真摯,令人動容。

李端

李端

唐代詩人,大曆十才子之一,字正已,趙州(今河北趙縣)人,出自趙郡李氏東祖。嘉祐從侄。少居廬山,師從名僧皎然學詩。大曆五年中進士,後歷任秘書省校書郎、終官杭州司馬。晚年隱居湖南衡山,自號衡岳幽人,約卒於興元元年(公元784年)之後數年。子李虞仲。據說李端曾在駙馬郭曖筵上立成七律二首。其詩多爲應酬之作,多表現消極避世思想,個別作品對社會現實亦有所反映,一些寫閨情的詩也清婉可誦,其風格與司空曙相似。喬億以爲李端詩「思致彌清,徑陌迥別,品第在盧允言、司空文明之上。」。傳世作品有《李端詩集》三卷。 ► 24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