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上居寄山中客

· 李頻
山後與山前,相思隔叫猿。 殘雲收樹末,返照落江源。 苦雨秋濤漲,狂風野火翻。 朝來賣藥客,遇我達無言。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返照:夕陽的餘暉。
  • 苦雨:連緜不斷的雨。
  • 鞦濤:鞦季的波濤。
  • 狂風:猛烈的風。
  • 野火:原野上的火,通常指自然發生的火。
  • 賣葯客:賣葯材的人。

繙譯

山後與山前,相思之情被猿猴的叫聲隔斷。 殘餘的雲朵收攏在樹梢,夕陽的餘暉灑落在江水的源頭。 連緜的鞦雨使得江水波濤洶湧,猛烈的狂風和野火在原野上繙滾。 清晨,一位賣葯材的客人遇見我,我們相遇卻無言以對。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山居生活的孤寂與自然的壯濶。通過“山後與山前,相思隔叫猿”表達了詩人對遠方親友的思唸之情,而猿聲則象征著山林的幽深與隔絕。詩中“殘雲收樹末,返照落江源”以景寫情,展現了山間傍晚的甯靜與美麗。後兩句“苦雨鞦濤漲,狂風野火繙”則生動描繪了自然界的狂暴與不可預測,反映了詩人內心的動蕩與不安。結尾“朝來賣葯客,遇我達無言”則突顯了人與人之間的疏離與沉默,增添了詩的深沉與哲理。

李頻

李頻

李頻,字德新,唐壽昌長汀源人(今建德李家鎮),葬於永樂(今李家),唐代後期詩人。幼讀詩書,博覽強記,領悟頗多。唐大中元年(公元847),壽昌縣令穆君遊靈棲洞,即景吟詩:“一徑入雙崖,初疑有幾家。行窮人不見,坐久日空斜”。得此四句後稍頓未續。時李頻從行,續吟:“石上生靈筍,池中落異花。終須結茅屋,到此學餐霞。”穆君大爲讚賞。但此詩根據史學家考證是李頻本人所作。 ► 20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