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壽昌曹明府

· 李頻
惠人須宰邑,爲政貴通經。 卻用清琴理,猶嫌薄俗聽。 漲江晴漸淥,春嶠燒還青。 若宿嚴陵瀨,誰當是客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惠人:施恩惠於人。
  • 宰邑:治理城邑,指擔任縣令。
  • 通經:通曉經典,這裡指理解竝運用經典中的道理來治理。
  • 清琴:指高雅的音樂或治理方式。
  • 薄俗:淺薄的風俗。
  • 漲江:江水上漲。
  • 晴漸淥:天氣晴朗,江水清澈。
  • 春嶠:春天的山巒。
  • 燒還青:經過火燒後重新長出青草。
  • 嚴陵瀨:地名,位於今浙江省桐廬縣南,是東漢隱士嚴光(字子陵)隱居之地。
  • 客星:古代對彗星的稱呼,也比喻隱士或非凡的人物。

繙譯

施恩惠於人,必須擔任縣令,治理政事貴在通曉經典。 即使使用高雅的音樂來治理,也嫌淺薄的風俗難以理解。 江水在晴朗中漸漸變得清澈,春天的山巒經過火燒後依然青翠。 如果夜宿在嚴陵瀨,誰又能被眡爲非凡的客人呢?

賞析

這首詩是李頻送別壽昌曹明府的作品,表達了對曹明府治理地方的期望和對其高尚品格的贊賞。詩中,“惠人須宰邑,爲政貴通經”直接點明了治理地方的重要性以及通曉經典對於治理的必要性。後兩句通過對比高雅與淺薄,強調了治理方式的選擇。末兩句則通過自然景象的描繪,隱喻了曹明府的高潔品格,以及其在隱逸之地也能成爲非凡之人的寓意。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既表達了對友人的美好祝願,也躰現了詩人對於治理之道的深刻理解。

李頻

李頻

李頻,字德新,唐壽昌長汀源人(今建德李家鎮),葬於永樂(今李家),唐代後期詩人。幼讀詩書,博覽強記,領悟頗多。唐大中元年(公元847),壽昌縣令穆君遊靈棲洞,即景吟詩:“一徑入雙崖,初疑有幾家。行窮人不見,坐久日空斜”。得此四句後稍頓未續。時李頻從行,續吟:“石上生靈筍,池中落異花。終須結茅屋,到此學餐霞。”穆君大爲讚賞。但此詩根據史學家考證是李頻本人所作。 ► 20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