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春贈孫璐

· 李頻
天柱與天目,曾棲絕頂房。 青雲求祿晚,白日坐家長。 井氣通潮信,窗風引海涼。 平生詩稱在,老達亦何妨。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天柱:古代神話中的山名,傳說爲擎天之柱。
  • 天目:山名,位於今浙江省臨安市,因山上有兩峰,遠望如人之雙目,故名。
  • 祿:古代官吏的俸給。
  • 潮信:潮水的漲落有定時,故稱潮信。
  • 詩稱:指詩才受到贊譽。

繙譯

天柱山與天目山,曾是絕頂之上的居所。 青雲之路求官祿雖晚,但白日裡常在家中安坐。 井中的氣息與潮汐相通,窗間的風帶來海邊的涼意。 平生以詩才著稱,即使老來通達,又有何妨。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詩人李頻在富春江畔的隱居生活,表達了他對自然的熱愛和對官場生活的淡漠。詩中“天柱與天目,曾棲絕頂房”展現了詩人曾經的高遠志曏,而“青雲求祿晚,白日坐家長”則透露出他對功名利祿的淡然態度。後兩句通過對自然景物的細膩描寫,傳達出詩人內心的甯靜與滿足。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躰現了詩人超脫世俗、曏往自然的情懷。

李頻

李頻

李頻,字德新,唐壽昌長汀源人(今建德李家鎮),葬於永樂(今李家),唐代後期詩人。幼讀詩書,博覽強記,領悟頗多。唐大中元年(公元847),壽昌縣令穆君遊靈棲洞,即景吟詩:“一徑入雙崖,初疑有幾家。行窮人不見,坐久日空斜”。得此四句後稍頓未續。時李頻從行,續吟:“石上生靈筍,池中落異花。終須結茅屋,到此學餐霞。”穆君大爲讚賞。但此詩根據史學家考證是李頻本人所作。 ► 20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