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宗輓歌

· 李端
祖庭三獻罷,嚴衛百靈朝。 警蹕移前殿,宮車上渭橋。 寒霜凝羽葆,野吹咽笳簫。 已向新京兆,誰雲天路遙。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祖庭:指皇帝的陵墓。
  • 三獻:古代祭祀時獻酒三次,稱爲三獻。
  • 嚴衛:嚴密的守衛。
  • 百霛:指各種神霛。
  • 警蹕:古代帝王出行時,爲了安全,禁止行人往來,稱爲警蹕。
  • 宮車:指皇帝的座車。
  • 渭橋:古代長安附近的一座橋,常用於帝王出行的必經之路。
  • 羽葆:用羽毛裝飾的車蓋,古代帝王或高級官員出行時使用。
  • 野吹:指野外吹奏的樂器聲。
  • 咽笳簫:指笳簫聲低沉悲涼。
  • 新京兆:指新的京城或京兆尹,即首都的行政長官。
  • 天路:指通往天國的路,比喻極遠的路程。

繙譯

在皇帝的陵墓前,三次獻酒完畢,嚴密的守衛著百霛朝拜。 警蹕聲從前殿傳來,皇帝的座車駛過渭橋。 寒霜覆蓋著羽葆,野外吹奏的笳簫聲低沉悲涼。 已經來到了新的京兆,誰說通往天國的路遙遠呢?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唐代宗的葬禮場景,通過“祖庭三獻”、“嚴衛百霛朝”等詞句,展現了葬禮的莊嚴與隆重。詩中“警蹕移前殿,宮車上渭橋”描繪了皇帝出行的盛況,而“寒霜凝羽葆,野吹咽笳簫”則渲染了葬禮的悲涼氣氛。最後兩句“已曏新京兆,誰雲天路遙”則表達了詩人對代宗的哀悼之情,同時也暗示了生命的無常和人生的歸宿。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逝去皇帝的深切懷唸和對生命無常的感慨。

李端

李端

唐代詩人,大曆十才子之一,字正已,趙州(今河北趙縣)人,出自趙郡李氏東祖。嘉祐從侄。少居廬山,師從名僧皎然學詩。大曆五年中進士,後歷任秘書省校書郎、終官杭州司馬。晚年隱居湖南衡山,自號衡岳幽人,約卒於興元元年(公元784年)之後數年。子李虞仲。據說李端曾在駙馬郭曖筵上立成七律二首。其詩多爲應酬之作,多表現消極避世思想,個別作品對社會現實亦有所反映,一些寫閨情的詩也清婉可誦,其風格與司空曙相似。喬億以爲李端詩「思致彌清,徑陌迥別,品第在盧允言、司空文明之上。」。傳世作品有《李端詩集》三卷。 ► 240篇诗文